“我们总是被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但勇敢者不是天生勇敢,他们需要被肯定,更需要被关爱。

▲官方回应医院领导抗疫补助高于援湖北一线人员:市纪委监委彻查。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文 | 孟然

武大早樱盛开,春日气息渐浓。昨天全国新增确诊病例119例,其中湖北115例,较之前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张文宏医生在接受新京报《出圈》专访时,对钟南山院士“4月底结束战斗”的预判也表示赞同。经过两大“男神”认证,想必春天是真的要来了。

春天一来,形势日渐明朗,但有些景象,却如战疫中的“倒春寒”。

这些景象本不该出现。

医生“拼命”领导“摘桃”,坐享其成?

这两日,关于“医生拼命,领导摘桃”的新闻引发了强烈关注。据网友贴图爆料,陕西安康市中心医院贴出疫情防控人员临时补助统计,其中一些一线医护人员所能获得的补助极其微薄,而“偶尔背着手东转西骂一圈,发热门诊专家值班一两次”的院领导及行政人员,却拿钱拿到手软。

这份文件引发了舆论的强烈不满,在文章的评论之下,也有不少网友吐槽遇到了类似情况—— 有的人连续上班40天,核定补助天数只有4天;有的地方医院领导家属都能领到N95,分诊台护士只能戴普通口罩;还有的地方,院领导封住办公区域,靠电话指挥一线,却照样不耽误被表彰。

这其中或许有些一面之词,但反映出的现象却不得不引起重视——疫情之下,个别地方官本位现象仍旧盛行,一些不公、潜规则的存在,正在侵蚀着一线抗疫人员的斗志,也破坏了原本同心同德的抗疫氛围。

▲图片来自网络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看清了哪些人是战士、哪些人是逃兵;让我们认识了数万可爱可敬的一线医护人员,以及更多坚守在抗疫战线上的民警、志愿者、社区工作者。

他们既是这场战疫中的英雄,更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有喜怒哀乐,会因为患者出院而由衷开心,会因为被居民误解而委屈,也会因为遭遇不公而愤愤不平。他们不是为单位争荣誉的工具,也并非无所顾忌的莽夫,他们只是纯良的老实人。给予他们应得的回报,不让他们流血又流泪,是社会该对他们做出的底线承诺。

当然,我更倾向于认为,安康医院领导并非有意“摘桃”,不过是旧有规则的惯性沿袭,习惯成自然。在不少单位,无论是绩效考评还是发放奖金,自上而下、论资排辈都是常规做法。而处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这种日用而不察的分配方式,才更加暴露出其不公之处。

或许很难有一个“完全公平”的分配方案,但“人心有杆秤”,不能盲人摸象,罔顾常识。就当下而言,最基本的就是按照人社部、财政部的通知要求,不折不扣地发放补助:对于直接接触待排查病例或确诊病例等工作相关人员,每人每天300元;对于参加疫情防控的其他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每人每天200元。

国家标准其实很明确,导向也很清晰,就是补助要向着一线、向着风险最大、向着工作量最重的岗位倾斜,并没有根据领导头衔分出三六九等。安康医院搞出这么一套不伦不类的补助标准,实在是对国家政策的扭曲。

目前当地卫健委、市委监委也都相继成立调查组,疫情之下搞这些小动作,被曝光、被严查也在意料之中,其他地方自当引以为戒。一线医护人员拼了命取得的抗疫成果,不该被觊觎,更不该被侵占。

毕竟,让好人有好报,才能涌现更多好人。

志愿者回家被“劝返”,于心何忍?

愿好人要有好报,这句话也送给河北沙河的货车师傅李金斗。

据红星新闻报道,李金斗从1月30日开始加入到志愿者行列,帮助相关机构运输防疫物资到湖北。2月底,在外奔波了一个月的李金斗有些疲惫,便提前告知沙河市防疫部门,请求安排场所进行隔离。但沙河根据防疫规定,对李金斗作出了“劝返”处理。如今李师傅在豫冀交界的服务区里睡了三天两夜,自储的食物已经耗尽。

▲沙河下发的“劝返”通知。

在河北慈善联合基金会向李金斗颁发的奖牌上,李金斗是“援鄂勇士”;可在家乡的高速口,他却只是个被劝返的“疫区来沙人员”。就连李金斗主动提出隔离观察后,都难有通融余地。

“一律劝返”未必是有意歧视,只是“硬核”防疫棋盘里的一步,目的是为了更有力地堵住风险。这种基于风险规避的决策,落到李金斗身上,就成了有家难回的困境。我不知道他这三天是否有过后悔,后悔当初主动报名赴鄂。无论他是不是后悔,仍无碍他是一个好人。

诚然,高速口的基层交警或许也很为难,一面是一律劝返的死命令,一面是一个好人的归乡心切。但即便“履行职责”是他们的天职,在职责之外,或许帮李金斗解决个吃饭难题,让好心人不至于被一盆冷水浇个透心凉,或许不算太苛刻的要求。

最近,有一句话反复被提及:“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的确是这样,在危难来临之际,总有一些人愿意挺身而出。他们或许平时并不起眼,但总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惊人的勇气和能量。但勇敢者不是天生勇敢,他们需要被肯定,更需要被关爱。

这场战“疫”,与其说是一部英雄史诗,不如说就是普通人的群像。“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就是很多人最朴素的家国情怀。这样的情怀,在这个到处充斥着赢者思维的社会,稀缺也难得。呵护这种难得的品质,给予他们应得的酬劳与尊重,是整个社会崇善、向善的重要体现。

在这场战疫中,我们大多数人能做的,就是真诚地感谢这些无私付出的医生、护士、司机、外卖员,力所能及解决他们的困难,尽可能为他们创造便利,让他们不因被冷落而无力,不因个别不公现象而失落。

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积蓄起守望相助的力量,坚持到战疫的最后一刻。而一旦灾难卷土重来,我们也才会一如既往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无所畏惧的力量。

□孟然(新京报评论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