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向中国壮士祭酒献花毕,馆主樊建川还带领大家在援华义士(1931—1945)广场举行了祭奠仪式。壮士群雕广场现有中国壮士229人,每个壮士人物是建川博物馆与中国抗战史学研究会,以严谨的态度,经过4次遴选和专家的讨论修改确定的。

杏花雨落,杨柳风轻。又是清明时节。

一年一度,向中国壮士敬酒献花,是建川博物馆对抗战英烈的清明缅怀。

今日上午,依然是由馆主樊建川带领大家在壮士群雕广场举行清明祭奠活动。

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壮士结阵,共赴国难。“他们以英勇奋战,他们以伟大牺牲,缔造了我们今天的安稳生活。我们永远追随他们,永远怀念他们……”樊建川说。

鲜花赠英雄,美酒酬壮士。鞠躬,默哀,深深的缅怀。游客也纷纷加入我们的祭奠仪式。庄重而肃穆。

“中国壮士1931-1945群雕广场”,占地3000余平方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二战题材雕塑群。它不仅全面真实地再现了半个多世纪前那场伟大卫国战争的本来面目,也充分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团结不屈的民族精神。该广场于2005年8月15日,即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六十周年之际建成开放。

壮士群雕广场的总策划是建川博物馆馆主樊建川。群雕由著名雕塑家朱成、谭云、邓乐等30余人,历时近两年协作完成。

红色花岗石石碑上刻有“中国壮士”四个大字,下面为“1931——1945”,右边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天的《大公报》。群雕总体设计理念源自于秦始皇陵墓的“兵马俑”,造形人物个体形态避免概念性夸张,也避免过分细节化,强调广场公共空间环境的“阵仗”感和整体气势,寓意着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屹立在东方的强势民族。

壮士群雕广场现有中国壮士229人,每个壮士人物是建川博物馆与中国抗战史学研究会,以严谨的态度,经过4次遴选和专家的讨论修改确定的。这229位中国壮士中,有以蒋中正为代表的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也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敌后游击武装力量,还有为了救亡图存毅然选择抗战的地方武装代表;有显赫的将领、有普通的士兵;有血气方刚的男儿,也有英姿飒爽的巾帼。

“中国壮士”群塑广场所有壮士造像阵式都放置在一个“V字”型下沉式凹槽的空间环境中。这个“V”字型下沉式凹槽总长81.5米,宽45米,象征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的胜利。樊建川特意将整个中国壮士群雕广场布置为一个中国地图,每位壮士都站立在抗战时期战斗或牺牲的地方。

向中国壮士祭酒献花毕,馆主樊建川还带领大家在援华义士(1931—1945)广场举行了祭奠仪式。

硝烟散去,和平来临。

抗战英烈,青史永存。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