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尽管新浪“第三位”有“荐”字作为广告标识,但是第五位却没有丝毫标注,与其他热搜话题无异,这样一个隐形广告位对于业内认识而言可能是公开的秘密,但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而言却是欺骗,用户把微博热搜榜当成舆论风向标,和社会热门事件的了解窗口,但话题背后满屏的广告,则会透支用户的信任。一家叫做鸿商网络的公司商品页面显示,该店可以提供微博话题榜、微博热搜榜、微博话题讨论等多种服务,三个月内完成了108笔交易,收入超过13万。

一个电视剧平常超百亿的播放量,从何而来?

一个明星动辄几百上千万的粉丝,有多少是真粉?

一条排名前几的微博热搜话题,真的是网民的关注点?

在大数据时代,看上去很美的,背后则暗藏一条庞大的利益链条。

本文,我们一同走近与社交媒体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明星和娱乐经济,来体验大数据下的“假娱乐圈”。

明星人气都是刷出来的

你看到的可能是个假娱乐圈

在2017年 315 这天,艾漫称自己“冒死发布一份脱水榜单”,做了一件得罪经济公司,让艺人打脸的事。(统计区间:3 月 1 日- 3月 14日,来源:艾漫指数)

艾漫负责人表示:“从全网社交平台的数据来看,6% 的水军刷了 90% 的量,集中在TF-boys 和一些选秀出身的艺人上。大家关注度比较高的 EXO 归国四子也有,陈学冬也挺多的。”

在“水军占比榜”、“最敬业水军”等几份榜单中,一些明星的水军数已经超过了总量的十分之一。且后台数据显示,“某当红小鲜肉,某日单天只用了不到 400 多个可疑 ID,就刷出了超过 17 万的讨论量”。

总之,根据他们的监测结果,我们看到的基本是个假的娱乐圈。

从百度指数、微博热搜、微指数到各大榜单、网站评分、软文 PV、点赞和留言,甚至细到公众号文章统计口径中的“阅读来源”,没有什么做不了假。

对于数据造假,业内有个通用说法叫“灌水”。所谓的水军,现在最典型的是在新浪微博。因为是营销重镇,所以水特别重要。然后是百度指数。这两个是重点灌水的地方。

作为舆情集散地、娱乐风向标的微博,它的脱水份额通常要占到八九成。

微博的话题榜

六成都是刷出来的

你以为微博话题榜的前几位,都是大家真在讨论搜索的吗?

太天真了,微博话题榜超过六成靠刷,这就是一门生意。

而且,这还是一门利润空间极大的“好”生意。

新浪近几年商业化过程中,也早已开始布局热搜榜的广告格局。

热搜榜第三位和第五位是广告位,已是行业公开的秘密。

第三位有“荐”字作为广告标识,会以滚动的形式出现相关话题,而第5位则是隐形广告位,而且话题不会随刷新而变动,可以保证24小时。

微博实时热搜榜:一块利润极大的蛋糕

三方主体虎视眈眈

据了解微博正式广告位售价40万。过去一年,微博二度崛起,总营收及广告营销收入的同比增长区间保持在40%到70%,净利润则是保持三位数的同比增长。

此外,有新闻报道显示,这门生意的获利者除了新浪外,还有三方主体。一类是微博的广告代理商;一类是公关公司;还有一类则新媒体营销公司。

广告代理商刷实时热搜,前3名7万,前5名6万,前10名5万,前20名4万,前30名3万,前50名2万,按在榜期间的最高排名收费,不保证在榜多久。新媒体营销公司的开价与广告代理商也差不多,前50,2万,1小时在榜。

公关公司相较而言便宜一些,他们的开价是,“前10名8000,前5名12000”,有时还会有返现优惠。同时,报道显示,24小时在榜服务,此前公关公司要价20万,广告代理商则要价30万。

有知情人士爆料:一个成熟的公司,五六个人,一年赚几百万是没问题的,有个大号原本是给某男星做宣传,为艺人买营销时发现这行太容易发财了,就改行做营销号,年收入不止千万。一家叫做鸿商网络的公司商品页面显示,该店可以提供微博话题榜、微博热搜榜、微博话题讨论等多种服务,三个月内完成了108笔交易,收入超过13万。

明星们的数据特攻队

商业成为度量一切行动的尺度

在明星艺人日益被数字化的今天,粉丝团并不是单纯的崇拜或者冒粉红泡泡的少女心,而是一支支并肩战斗的队伍。

这些粉丝的行为,可以影响到“提及数据”、“主动搜索行为数据”,并间接影响到“媒体曝光数据”,它们组成了一个艺人的影响力指标。

比如周冬雨的数据特攻队,会强调“看到负面不要出于好奇心去点击”、“要点击净化过的搜索关联词”。宋茜的后援团相互提醒:签到需要重视起来,豆瓣评分是重中之重,“要多给其他的电影打分,账号和昵称可以隐晦一点,还没播的电视剧不要打分”。景甜特攻组则会“日常播报扎心数据”,自发统计各平台热度和战果。

他们中间还流行着诸如不要回复喷子的言论(正确的做法是让其“沉没”)、评论区控场能力要强、不要帮低咖位偶像带热度之类的准则。在自家雪花有重大活动之际,还需要“多开几个小号,提前养养肥”。

微博上有个叫“天鹅湖 RTEH”的号,是粉丝专门开了为吴亦凡代言产品“晒单”的。账号描述里这么介绍自己:其实我们只是有钱。

过度营销 民意广场功能弱化

恐遭用户流失

现在尽管新浪“第三位”有“荐”字作为广告标识,但是第五位却没有丝毫标注,与其他热搜话题无异,这样一个隐形广告位对于业内认识而言可能是公开的秘密,但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而言却是欺骗,用户把微博热搜榜当成舆论风向标,和社会热门事件的了解窗口,但话题背后满屏的广告,则会透支用户的信任。

其实,如今热搜榜的广告位和当年的百度推广有许多相似之处,它是否会步百度后尘,在带来源源不断收入的同时,也消耗殆尽用户的信任度呢?

作为商业主体,新浪不可能放弃对于热搜榜单价值的开发,但是开发过度的结果却并不美好,舆论风向标,民意广场功能弱化,用户抛弃热搜是迟早的事。

在这个充满套路和被套路的世界,80%的话题都是被商人设计出来的,只有剩下的20%是未被商业化或者正在商业化的。微博如何守住仅有的20%,保住热搜真正价值,值得好好研究。

结语:这年头,假点击、假收视、假票房、假百度指数、假微博转赞评……再加上假脸、假身高,我们被各路不知怎么就宣布“我红了!”的“假明星”包围,上去就甩你一脸几亿中国人都爱我的数据。

与其信娱乐圈的各种数据,还真不如信“身边即世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