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交通广播记者徐睿捷、通讯员周珊发回报道:

长期拿卫生纸掏耳,年轻小伙耳朵越掏越痒,还突发疼痛、听力下降、粘液流不停,医生表示,再晚来一步,恐会致鼓膜穿孔、听力不保。

原来,22岁小伙张骏平时就有拿卫生纸掏耳的习惯,只要耳朵一痒,他便拿着随身携带的纸巾,搓成细条状来挠痒。三天前,他突然感觉自己的左耳听力有所下降,就连拿耳机听音乐时音感也明显降低,紧接着左耳还持续出现愈演愈烈的闷痛、胀痛感,耳道也总觉湿漉漉的不干爽。直到昨日早起时,半边枕头被左耳流出的白色粘稠液体浸湿,害怕的他这才赶紧来到附近的医院耳鼻喉科看病。

经完善检查,接诊专家李家荔主任发现患者左外耳道道深部贴近鼓膜处被潮湿的灰白色异物笼罩,整个外耳道潮湿,充血明显,经电子纤维耳镜检查,诊断为左耳道内异物伴感染。为避免异物久滞耳内,伤及鼓膜导致穿孔加重感染、甚至引发重度中耳炎造成听力永久受损,李家荔立即用盐水冲洗出异物,再给予抗菌滴耳液处理。很快,张骏的左耳闷胀不适感消失、听力明显恢复。

看着从耳内冲洗出的纸屑碎末,张骏悔不当初。李家荔表示,纸巾比较柔软,很容易折断或遗留纸末在耳内,一旦脏水进入便会导致纸质膨胀扩张,滋生细菌引发感染,因异物靠近患者的鼓膜,便影响了其传达听力的功能,时间一长,造成感染引发疼痛及耳漏(患者耳内粘液流出的现象)。好在就医及时,经紧急处理,其左侧耳道内虽明显充血,但鼓膜依然完好。李家荔叮嘱张骏切不可再大意,一定不要再自行掏耳,并在严格遵医嘱滴用耳液的同时,务必保持耳朵干燥,避免脏水或异物再次进入耳内。

因不好的掏耳习惯引发意外的事件屡见不鲜。耳道皮肤本身具有自我清洁和自我保护的功能,耳道内的耵聍 (俗称耳屎)原本就能通过咀嚼向外排出,并不需要借助外部工具促排,李家荔指出,习惯性的掏耳不仅会损伤外耳道皮肤还会打破其原有的生态平衡,加重瘙痒不适等耳内疾病的发生。她提醒,日常若出现耳内搔痒不适,可用指腹轻柔外耳道口缓解,一旦发生频繁瘙痒或者耳内有大量硬质结块的耵聍影响听力时,一定要及时就医,由专科医生进行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