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和王维并称为王孟,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得到了极高的历史评价。但是这个在后世博得了诗名的伟大诗人,一生仕途之路却非常坎坷。

诗坛上鼎鼎大名,却怎么也通不过科举考试。

就这么一直考到了40岁,孟浩然终于失去了耐心。一首古诗最能反映他内心的矛盾,也把他心中优柔寡断的强迫心理全部展现了出来,成就了他最强颜欢笑的唐诗。

编辑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这首唐诗就是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明明不想归隐山林却字字都在写自己归隐山林。明明写的是让自己最郁闷的事,却还要强颜欢笑,用轻松的语言表达出来。蕴藏在心中的那份优柔寡断的强迫症心理一览无余,让人看了十分难受。

编辑

这种强颜欢笑从唐诗的第一句就开始,“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再向朝廷门前陈述己见,将要返归南山破旧的茅屋。这就是写的反话。诗人是不想向朝廷上书吗?是真的想归隐山林吗?并非如此,只不过是在借用这样的诗句来强颜欢笑而已。

嘴上说着不要,实际是内心是最想要的了。同样的心理也可以用来解释第二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没有才能才使得今天的君主不会用我;因为自己年老多病,才使得朋友们和我渐渐疏远。是真的因为自己没有才华吗?是真的自己也年老体弱吗?都不是如此。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前两联都没怎么好好说话,都是写的反话。第三联倒是有点回归现实了。白发一年比一年多,自己也确实年纪越来越大了,转眼间这一年已经结束,春天已经快要到来了。

编辑

当时的孟浩然已经40多岁。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人生已经过了一大半,会有这样的顾虑,会有这样的伤悲。

所以最后的孟浩然“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各种愁苦在心中夜不能寐,眼看着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

明明不想归隐,却字字写自己归隐,孟浩然的这首古诗就没怎么好好说话。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境况,就在于其心中全是矛盾,全是悲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