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出歌剧《白毛女》以来,中国出现过多个版本的《白毛女》,除了歌剧版,还有电影版、京剧版、芭蕾舞版,也随之有许多“白毛女”的扮演者,但其中属石钟琴的影响最大!石钟琴的名字家喻户晓,是因为她在红色芭蕾舞电影《白毛女》中扮演的“喜儿”,是白毛女的第一代扮演者,这让她成为艺术舞台上的重量级明星,石钟琴用她的“足尖走进了全国人民的心里”。如今,石钟琴已经有72岁了,但她依然风度翩翩,精神矍铄,用她的话来说:“舞蹈不仅让我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也让我青春永驻!”

舞向巅峰

1960年3月,位于上海静安区的石门一路,一所充满了青春气息的学校成立了,它就是著名的上海市舞蹈学校。那一年,石钟琴正好满15岁,她即将初中毕业。

正值豆蔻年华的石钟琴是个甜美娟秀的漂亮女孩,她梳着两条辫子,穿着样式再简单朴素不过的白衬衫,但这丝毫没有遮掩她的清纯和美丽。那时,因为石钟琴的家也住在石门一路,所以她每天上下学都会经过上海舞蹈学校,她是一点点地看着这所学校建成的,但她始终不知道这个学校到底是做什么的。直到有一天,她好奇地走进去,看到了招生宣传单,才知道这是一所艺术类的学校。

从小就热爱文艺的石钟琴立刻就被吸引了,她想学舞蹈。当她把这一愿望告诉父母时,他们既没有赞成也没有反对。只是说:“你的身体弱,就当去锻炼锻炼吧!路是你自己选的,不能怕苦,也不能退缩,看看你能撑多久吧!”

幸运的是,石钟琴一进校,就跟随中国最著名的芭蕾舞演员胡蓉蓉老师学习,她的言传身教,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演员。学习芭蕾舞是美丽的,同时也是艰苦的。15岁的石钟琴,因为起步晚,注定要付出更多。

刚开始拉筋时,她痛得只掉眼泪,胡蓉蓉老师鼓励她说:“别害怕!拉筋是艰苦而必要的过程,打好这个基础,即使将来不能成名成家,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多拉筋,少生病!”

胡蓉蓉老师亲切的话让石钟琴顿时有了信心。石钟琴知道和其他同学比,自己跳舞的条件确实不好,但如果把舞蹈当作健身,那将是一举两得!

自己选的路不能说退就退!从那以后,石钟琴不和任何同学比,她凭着顽强的毅力,自己和自己比,争取每天都进步一点!

经过几年严格的训练后,石钟琴终于得到了第一双足尖鞋。石钟琴说,她至今仍记得第一次穿上足尖鞋的那一瞬。时间一晃过去了5年,就在石钟琴即将毕业前夕,1965年,上海舞蹈学校决定排演芭蕾舞剧《白毛女》。当时石钟琴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能被选中饰演白毛女的主角喜儿,是石钟琴从来不敢想的。因为在那个“革命年代”,一个演员能否成为主角,首先要看她的家庭成分。因此,尽管20岁不到的石钟琴年轻漂亮、舞技突出,但由于她家是个体经济户,根不正,苗不红,所以她只能在舞台上跑龙套。

芭蕾舞剧《白毛女》讲述了贫苦农民的女儿喜儿,被恶霸地主黄世仁欺压,逃入深山,黑发变成了白发。最后她和年轻时的恋人,也是八路军战士的大春团聚的故事。

起初《白毛女》是一个独幕剧,后来上海舞蹈学校发展性地将白毛女的舞台形象设计成“四变”,历经春夏秋冬,随着年代跨越,白毛女的头发慢慢由黑变灰、白。石钟琴被选为四变中的一变“灰毛女”。周恩来和陈毅在看了这部新排演的芭蕾舞版《白毛女》后,高度评价了这“四变”。

后来,白毛女原来的第一主演因为身体开始发胖不能再跳了,而B角由于工作繁多根本顾不过来。组织只好又选了两个出身比较好的演员,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比较弱,领导一直觉得不太理想,最后领导决定让石钟琴来演。这一跳,从此就把石钟琴的“整个命运都改变了”。

实际上,芭蕾舞剧《白毛女》于1965年第六届“上海之春”首演后就引起了全国轰动,并受到周恩来和陈毅的赞赏。此后,周恩来又先后和外宾一起16次观看了此剧的演出。

那时《白毛女》的演出水平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江青下令将之拍摄成电影。石钟琴因为舞技突出,外形甜美,很快就带来了足尖上的“喜儿热”。她通过银幕和白毛女一起被几亿中国观众记在了心里,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

舞进幸福

石钟琴一人就挑起了扮演喜儿的大梁。在这部芭蕾舞剧中,为了表现喜儿和年轻时的恋人大春团聚时激动的心情,有一段难度很高的独舞。石钟琴要连续旋转24个大圈,然后在每个大圈之间还要再迅速转四个小圈,同时还要不停甩腿。

这一高难度技巧动作极大考验了芭蕾舞演员腿部的力量和平衡能力,石钟琴的这段独舞,成了舞剧白毛女的经典片段。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台上的石钟琴,身姿典雅高贵,每一个形体动作都舒展开阔,她用自己的足尖,完美地诠释出喜儿悲惨的命运。她所扮演的白毛女,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喜爱。粉丝的信件,如潮水般涌来。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对人们来说,这种记忆一直延续到今天,石钟琴就是白毛女,白毛女就是石钟琴。在20多年里,石钟琴正式演出达到一千多场。下乡、进学校、进工厂的演出更是不计其数。不仅在国内,团里还要进行反复修改排练,去日本、赴朝鲜边演边改……

石钟琴成为中日建交历史进程中著名的“芭蕾外交”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她随上海芭蕾舞团在东京演出的芭蕾舞剧《白毛女》,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两国关系中曾经存在的坚冰,在石钟琴们曼妙的足尖舞动下开始融化”。

然而,如此高强度的训练和演出,如此厚重的荣誉让年轻的石钟琴有些难以承受。为了完美地表演每一场,她丝毫不敢懈怠,得到的赞誉越是多,她越是精益求精地要求自己。

她的精神和身体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在同事和领导面前她不能喊累,永远只能表现出精力充沛,充满革命精神的那一面。可在夜深人静之时,只有石钟琴自己知道有多累!

那时,团里规定演员在32岁之前不能结婚,即使是谈恋爱也要经过组织上的批准才行。虽然她每天都能接到无数群众来信——当然,包括求爱信,但看完之后,必须全部上交给领导和组织。在掌声与鲜花背后,石钟琴觉得压力重重,但她觉得这样的压力对自己的事业没有任何好处。

她想到,舞蹈本身是一种有益身心的健康活动,它能增强体质,让性格变得开朗,是舒解情绪的好方法。可为什么自己越跳越累呢?石钟琴忽然领悟到,当舞蹈变成了一种功利的手段时,就远离了它本身的自然魅力而变得沉重起来!不,舞蹈是女人灵性的保养品。它虽然是自己的职业,但也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

因此,石钟琴每晚都会让自己“静”下来。这对她来说,很不容易做到。因为只要她一停下来,满脑子还是《白毛女》的音乐,即使是她的腿没有旋转。可是她的脑海里还在不停地“仇恨”“猛跳”“旋转”……

为了转移注意力,石钟琴开始读芭蕾舞剧本《天鹅湖》。当她这么做时,心情变得轻松起来。白天鹅的舞姿就跃然心间,它优美细腻,枕着《天鹅湖》的剧本,石钟琴沉入梦乡……

石钟琴终于找到了释放压力的方法。第二天,当她再次紧张的排练《白毛女》时,她反而更有表现欲和爆发力!就这样,舞蹈既成了石钟琴的职业,更重要的是,也成为她修身养性,放松心灵的生活方式。在这样一张一弛的转换里,石钟琴变得更能把握自己,更成熟了。

她不断的尝试,听音乐,看小说,绘画……时光流逝、光阴轮转着,石钟琴像一朵静待的玫瑰花,在热烈的革命事业中,在对未来的憧憬中,她达到了人生辉煌的顶点,她被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而就在1979年,石钟琴终于遇到了自己的王子,丈夫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石钟琴终于舞进了自己的幸福!

舞出真谛

人生也像舞台上的一幕“活剧”,石钟琴没想到她的工作也发生了变化。她忽然接到团里的通知,要完成西方古典名剧《天鹅湖》的任务。对于石钟琴而言,电影《白毛女》是她职业生涯的经典巨作,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芭蕾舞演员,能挑战《天鹅湖》是一种崇高的荣誉。

《天鹅湖》要求舞者以细腻的感觉、轻盈的舞姿、坚韧的耐力和完美的技巧,诠释白天鹅和黑天鹅,完全不同的心灵世界。严格的舞步,特定的编排,天鹅湖给了石钟琴呈现足尖艺术和优美曲线的大好机会,这部芭蕾舞剧的出演,让石钟琴的艺术生涯,没有了遗憾。

她曼妙高超的舞姿令人回味,成为了经典!石钟琴在芭蕾舞台上一跳就是20多年。她舞技高超,游刃有余。在这背后,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她的身体里因为骨折,曾植入了一个人工关节。她知道有很多类似骨折经历的女性同胞从此以后,坐和站都非常小心,更别提去运动了。但石钟琴却觉得一个人如果不愿意动,她就越来越不能灵活地行动了!

每个人在年轻时都是肩挑工作与家务两副重担,人在中年之后身体会“危机四伏”,是“多事之秋”。因此人要调整好心态,不能懒惰,要多散步,勤运动。石钟琴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她依然保持每天能跳舞,这对她的身体带来了莫大的益处。

首先,舞蹈能保持身材,让肌肉结实,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能增强体质,变得自信。舞蹈对肌肉的刺激则是全面性、综合性的,它的动作兼顾到头、颈、胸、腿、髋,以及一些小关节、小肌肉,而这些地方是平日健身不大容易活动到的地方。

而舞蹈之所以有益于健康,在于它是一种愉快情绪支配下的运动,因此能够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这是因为舞蹈能调节人体的节奏。人体有种种周期节奏,最常见的如心跳、呼吸、胃肠蠕动、细胞分裂、能量代谢等等。各种生物节奏之间构成同步的或协调的关系。人体内的许多周期节律,可以说是自然界的变化在人体内的反映。人体内的各个节律之间以及大自然的节律之间必须协调和谐,这是维持人体健康的条件之一,一旦丧失或破坏这种协调关系,就会生病。

舞蹈具备有氧运动的效果,跳舞能提高主肺功能的同时,还能导致肾上腺素产生。这些荷尔蒙能够提高皮肤的透明度,使它看起来明亮透彻一些,人亦漂亮一些。

所以石钟琴即使到了70多岁,肤色也是白里透红,能保持不发福,血压也正常。更重要的是,舞蹈的韵律感,和趣味性容易让人集中和专注,能够健脑。

有证据显示,跳舞对心和血液循环系统有裨益,偶尔加速你的心跳率是舒展心血管系统一种方法,因此有“1周跳舞3次,心脏病不上门”之说,舞蹈能够延寿!

因此,石钟琴退休后一直在一所民办的芭蕾舞学校(上海雅心艺术)当老师。当舞蹈老师,也是为了动静结合。她把毕生所学教给了一批又一批学生。

在教孩子们舞蹈时,她告诉学生们跳舞是一种“带着笑容去训练的项目”。在舞蹈课中,她更关注的是大家是否愉快和尽兴,心情是否放松。有空的时候,石钟琴也会参加社区的活动,和街坊邻居们一起跳跳广场舞,活动活动筋骨。

在接受网易女人频道采访时,记者问她:“您认为什么样的女性才是有魅力的女性?”石钟琴说:“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多学多看,不要和外界脱轨,始终保持和社会的沟通,能同时兼顾事业和家庭的女人才是有魅力的,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教好我的学生,做出成绩出来。”

如今,已经72岁的石钟琴开始自学钢琴。在钢琴边,她看上去还是和当年那个15岁的少女一样,对艺术充满了眷恋与好奇,她看上去很年轻,仍旧那么美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