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小时的主题分享,

3个打破思维框架的“小秘密”,

8个助力创新思维的关键句……

建筑师青山周平与爱彼迎的

这场思想碰撞干货满满。

爱彼迎设计——思享会(Airbnb Design—Talks)在10月27日首度来到北京,这是爱彼迎专为有创新精神的全球设计师们打造的交流平台。此次活动特别邀请知名日籍建筑设计师青山周平作为演讲嘉宾,并在现场与爱彼迎中国设计团队负责人Vivian Wang展开深度对话,深入探讨作为需要创新思维的设计师、以及注重设计理念的爱彼迎如何不断“打破常规”,在UCCA当代艺术中心为来自创意社区的参与者们带来了一场视听享宴。

▲ 建筑设计师青山周平在“爱彼迎设计——思享会”分享“打破常规”的设计理念。

▲ 爱彼迎中国设计团队负责人Vivian Wang(左)与建筑设计师青山周平(右)展开对话。

在一个小时的主题演讲当中,青山周平首先向大家展示了他“打破常规”的8个关键句,并且结合自己的项目实践,一一向大家分享了他的思考。正如人们总是认为彩虹是七个颜色,而实际上彩虹的颜色是渐变的,可以细分出很多种颜色,如果人们能够打破这种固定思维,就会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如何挑战现有的思维框架?青山周平分享了他的几个方式,首先是通过旅行打破地理上的思维范围。青山周平利用大三之后一年的休学时间,游历了亚非欧的许多国家,在不同的国度见识了人们独特的生活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另一个是打破时间上的思维范围,青山周平展示了他的一个常用的时间表,长长的Excel表格标注了从宇宙之始至今的大事记,让他在寻求灵感的时候有了历史时间的参考和概念。还有就是打破尺寸上的思维范围,也就是联通从宏观到微观的相对视角。

▲ 活动现场布置与青山周平的设计作品“四百盒子的社区城市”有异曲同工之处。

▲ 青山周平的设计作品“四百盒子的社区城市”模型被1:1真实还原在眼前,让参与者亲身感受到共享社区的理念如何付诸实践。

在北京胡同的居住经历,让青山周平逐渐理解了胡同居民的行为方式,例如出家门不穿上衣,把私有家具锁在公共空间等。这些行为的发生源于居民对“家”的认知范围的不同,胡同居民认为家附近的胡同也是自己熟悉的领域,就像自己的家一样。而逐渐进入“家庭3.0”时代的中国,正需要这样的思维去设计城市中的住宅与公共空间。“家是小的城市,城市是大的家”,青山周平认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师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的这一名言,是对这一理念很好的佐证。

▲ 展厅现场还原了青山周平工作室的原貌,看未来的城市、未来的家怎样从这里,一步步由构想成为现实。

青山周平“不断打破”传统的居住空间建筑理念,也正与年轻的爱彼迎“不断颠覆”人们对家的认知,在“家”的概念中融入社区、餐厅和体验的形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爱彼迎发展十年至今,每晚都有200多万来自全球各地的旅行者住进树屋、城堡、岛屿、铝合金吊舱小屋等等风格各异的爱彼迎的“家”里,体验独特的旅行住宿体验,建立人与人之间新的连结。INTERNI设计时代也在这一契机之下,对青山周平和爱彼迎中国设计团队负责人 Vivian Wang 进行了采访。

UCCA当代艺术中心将展馆变成一场沉浸式的展览与视听享受。走入甬道,便仿佛置身老北京胡同中,听来自胡同里的吆喝声、车铃声、聊天声,感受青山周平如何从胡同日常生活中得出设计灵感。

Q:今年是爱彼迎成立十周年,爱彼迎设计——思享会终于在今年来到了中国。作为一家旅行行业的公司,为什么会想办一个设计行业的分享会?

Vivian:这是一个好问题,实际上Airbnb Design—Talks三年前就是由爱彼迎设计团队开始策划起来的,从开始到现在一共举办了十几场了。我们请到各个领域著名的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家、策划师等等,进行思想的沟通与交流,并将人们通过旅行而寻找到的灵感带到爱彼迎全球创意社区,将设计领域最新鲜的理念分享给大家。我们意识到旅行能够让人们看到新的事情,接触到新的环境,并且可以拓展我们的视角,让我们在工作中产生更多灵感的碰撞。

▲ 海报廊。爱彼迎设计——思享会已在全球举办了10多期,请到各个领域著名的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家、策划师进行思想的沟通与交流,并将人们通过旅行而寻找到的灵感带到爱彼迎全球创意社区。

▲ 青山周平作品展区。

Q:作为这次爱彼迎的分享嘉宾,相信大家对青山周平都不陌生,尤其是你对胡同的改造项目。胡同往往小而拥挤,现在的人却都想要大房子。你怎样看待“家”的概念?

青山周平:现在城市当中的生活首先是空间的变化,我们过去可以买很大的房子,现在同样的价钱只能二三十平,深圳更是出了六平米的房子,在香港,十平米的房子已经是很好的了。这是实际的变化。另外家庭也越来越小了,过去,人们跟很多人一起生活,现在则多半是一个人生活的家庭。而在大城市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一个人的家庭。

这个时候,我们要考虑的其实是怎样的家可以在小的空间里面找到大的生活。过去的时候家和房子是一个东西,我们现在要考虑把家和房子要分开,房子可能越来越小,但是我们的家可以大一点。这个是现在的时代,在大城市当中需要考虑的一个课题。

▲ 中国家庭的演变,家庭成员正在逐渐减少,人们的住房空间也将不断演进。

▲ 青山周平在位于北京通州的一个住宅设计中,打破常规布局,在中间做了一个四合院式的公共空间,其他的功能区域被安插在周围。图片来自网络

Q:所以这种改造也是应对现实变化的创新。作为一位日籍设计师,你是如何在实践过程当中打破常规,进行创新设计的?

青山周平:主要是我自己的身份可以产生与很多其他的建筑师、设计师不同的视角。我是日本人,25岁之前都在那个时代的日本长大。后来到了北京,到现在这个时代的中国。我从胡同里面的生活,看到了另外一种生活的样子。这种碰撞和状态,主要也是因为我看胡同的感觉跟中国设计师看胡同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同时,我在北京看日本的角度也跟其他的日本设计师在日本看到的角度不一样。我这样的日本人在北京看现在胡同的会发现它很有趣,在这种老的城市空间当中我会看到未来的感觉,觉得它充满创意的灵感来源。这种身份给我比较独特的视角,让我创造的作品也变得更不一样。

在武汉设计的一个垂直公寓项目,设计师打破商业和公共空间聚集在底楼的传统设计,引入“垂直胡同”的概念,让公寓楼扩展成为住户更大的“家”。图片来自网络

Q:这次爱彼迎设计——思享会来到中国,特意邀请青山周平做设计分享,对青山周平的设计又有怎样的共鸣?

Vivian:作为爱彼迎设计——思享会,我们一直邀请不同行业的设计师进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也是在不断思考怎样利用设计、利用技能更多地打破常规思维。这次我们很荣幸在中国的第一期就能够请到青山周平,青山周平一直不断拓展人们对于“家的界限”的理解,而爱彼迎同时也在不断地颠覆人们对旅行和旅行中“家”的认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还是有非常多的契合点。另外一点,当我们在旅行中去思考什么是家的时候,其实人是最基本的一个根基。爱彼迎更多的在思考怎么能让一个中国旅行者去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找到归属感,在更深入的了解中国人的现状的基础上,去打破界限,用新的视角看世界。在这一点上,我们也是有很多的契合。

▲ 有术sth.here胡同民宿,北京白塔寺胡同大杂院改造项目,2018年。图片 / B.L.U.E建筑事务所

▲ 南锣鼓巷大杂院改造项目,2015年。图片 / B.L.U.E建筑事务所

Q:谈到青山周平的设计理念,最近在你的设计当中,“共享”“社区”这些词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你对中国未来的居住设计有怎样的期待?在这其中,你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青山周平:我觉得中国大概最近20年的城市建筑的增量和速度是特别快的,所以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很多房子,但是却越来越没有家的感觉。我们有房子,但是没有家。现在很多生活在北京的年轻人,平时买房或租房来住在城市,但是它很多时候不是家,只是一个居住空间而已。虽然春节会回老家,但是他们的父母可能这几年都搬到新的楼房里去了。他们小时候长大的那些空间和记忆都在逐渐消逝。所以,这一群体某种意义上失去了家。在中国的大城市里面有很多这样没有家的人,也因此形成了一个没有家的城市。

这是我的一种理解的角度,所以我希望我做的建筑、室内空间,甚至很多跟住宅没有相关的项目当中会特意去结合“家”的概念。比如书店、酒店、学校等等,这些商业空间、公共空间都需要家的理念。现在很多人工作结束之后去读书沙龙,或者健身活动等等,这些空间更多的是提供了一种家的体验或者外延。现在的时代,城市空间越来越需要家的概念,家的概念越来越从自己的房子里面出来,延伸到城市空间当中,这也是希望未来城市可能的样子

▲ 新家族的家-400盒子的社区城市(Sharing Community of 400 Boxes),华日家居×青山周平。图片 / CHINA HOUSE VISION 2018

Q:爱彼迎也同样推崇“家”和“共享”的精神,你对爱彼迎的旅行住房的设计有怎样的看法或者评价?

青山周平:通过爱彼迎,我们可以了解到的应该是每一个地方的不同。如果没有爱彼迎这样的平台,可能我们只能住在传统的酒店里面,体验比较标准化的东西。每个城市和这个城市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是不一样的。这个平台提供这样的机会,让我们去发现每个地方的人以及生活方式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乐趣。其实建筑师也是一样,我们做项目的时候也希望挖掘每个地方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人的特点,然后从这些地方开始思考我们要做的设计。

▲ Airbnb房源 Ex of In House,由斯蒂文·霍尔设计,位于美国纽约附近小镇。它“探讨了一种全新的空间语言,强化了建筑的内部空间能量与生态环境的关联”。

▲ 位于荷兰鹿特丹的Airbnb房源 Kubuswonigen,由荷兰结构主义三杰之一皮特·布洛姆设计。他相信建筑不应只提供功能场所,更应该反映人的关系网。

Q:Vivian 之前在硅谷做产品设计,现在回到中国,带领Airbnb的设计团队,整个的设计大环境对你来说有什么样的改变和影响?

Vivian:回到北京之前我一直在硅谷,在Facebook做了很多年不同的产品设计。回到中国最大的感触就是,中国的设计氛围非常地有活力。之前我其实也经常回国,每次回来都会感觉北京的变化日新月异,包括大家用的产品、街面上的店铺、人们的生活习惯。但是如果过几个月、一年再回到美国的时候,就会感觉这里的时间简直停滞了。所以现在的中国对新事物还是有很明显的接受度的。现在我们这边做的事情,很多时候也会影响到硅谷或者美国的一些产品,这样的感受非常有意思。

而我自己作为一名设计师,也很开心带领爱彼迎中国设计师团队一起“打破常规”,去挖掘设计的推动力,为用户们打造更加贴心舒适的旅行体验。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更加紧密地与本地设计群体加强联系,并期待在未来共同推动爱彼迎社区的创新发展。

文字、采访 / 赵子然

图片 / 爱彼迎 Airbnb

编辑、美编 / 九夏

INTERNI设计时代

《INTERNI设计时代》2018年10月刊特别策划“应许之地”,将目光放在全世界最值得关注的新酒店,和最受欢迎的西西里。新刊9折优惠中,快快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订购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