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指菩提子上小的黑色或者棕色的小点。

月:菩提子正中带有白根或者没有的最大的半球形的坑。

干磨: 菩提子加工过程中完全用机器磨制,没有用水。

水磨: 磨制过程机器上加过水。

漂白:水磨过程中,水里加入了漂白剂。

元宝籽: 红藤子开出的星月菩提,多为白色,或者接近白色,星眼小。

金蟾籽: 金蟾籽开出的星月菩提,密度认为低于元宝籽,一般为淡黄色,星眼较元宝籽大且密。

冰花籽:摩尼籽开,一般制作的佛珠体积很大,比元宝籽星要密集,冰花状。

正月:月在正中,金蟾易开正月。

上弦月:月与中轴成45度角,元宝易开上弦。

阴皮:阴皮包括两种,一个是表皮是大面积绿色,甚至全是淡绿色,另 一个是返青,小面积的星星周围的淡青色。

陈籽:籽制作成珠子长时间没有人盘玩,被放置,表面氧化变黄。

盘: 经常性的搓捻把玩。

神器:搓澡巾,一般是用搓澡巾粗糙面,再用柔软面,起到抛光作用。

挂瓷:一般认为认为的摸索或者用布盘玩形成的类似于抛光的表面,只是更具灵性,不像机器抛光那么生硬。

高抛: 一般是用400-2000目左右的砂纸及布片进行抛光,表面出现镜面光。

包浆: 由人体分泌的汗液、油脂与珠子分泌的物质以及氧气作用在珠子 表面形成的一层物质,最好看的包浆会让珠子发出玻璃光。

上色: 珠子经过人的长期盘完会由原色逐渐变成枣红色。

花皮:阴皮、色差形成的各种颜色都有的珠子,一般以绿、白、深黄为 主

倒角:桶珠打磨成鼓珠那样,边角由直角变成弧形。

开片:这个词源自于瓷器,就是表面形成裂纹,类似于哥窑瓷的表面。

原籽:未经人工打磨雕琢过的籽。

喇叭孔:打孔口做成喇叭状,一般为减小线的磨损。

做旧: 指不法商贩把菩提子经过一些特殊手段做出老籽样子。

供: 如朱砂供等,是藏传佛教的一种盘捻供奉方式,经长期供奉后可产生与常态把玩佛珠所成色泽效果不同的一些特殊类把玩方式。

金刚菩提

肉:纹路是粗纹、疙瘩纹,如一个小肉瘤。

桩:菩提子的高度。

矮桩:菩提子的高比宽小于等于3MM。

碟桩:菩提子的高比宽小于等于7MM以上(这两个桩形的数据记得不是太准确了)。

瓣数:百度上有很多,不做赘述。

顺纹:纹路有规律。

凤眼菩提

眼:菩提子中间的如同眼睛一般的根结。

开眼:眼睛漏了。

红皮金眼:皮呈淡红色,眼睛呈淡金色。

龙眼、麒麟眼:分别为三角或者四角的眼睛,是凤眼的变种

椰壳。

泥鳅背:经过轻微倒角后,形成一个非常圆润的弧度,一条椰壳如泥鳅之背。

菩提根

大象皮:菩提根表面开片后的效果。

白根:一般为菩提根的简称。

风化纹:未经盘玩前产生的如开片似的裂痕(个人理解)。

龙珠菩提。

血丝:龙珠内一条条棕色纹路,颜色如血丝,纠结一起似龙鳞。

莲花菩提。

磨盘:莲花齿包住莲台。

宝塔:莲花台高出莲花,呈现塔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