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11月2日,由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成都市互联网文化协会主办的“知名媒体网络总编──探访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活动正在进行中。

  经济日报、湖南红网、广东发布、浙江发布、重庆发布、武汉发布、西安发布等10余家全国网络新媒体总编和多名资深媒体人昨天可是在成都探访了很多,不仅了解到了成都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规划,还去了黄龙溪古镇、天府新区的兴隆湖等地“打卡”。一天活动下来,各位媒体界的“大咖”都是赞不绝口,纷纷感叹成都在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真的是鼓足了劲“卯”起干,并且,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上更是下足了功夫,现在成都的生态环境是越来越棒!(想知道第一天有多精彩?戳右边→为何今天媒体界“大咖”齐聚蓉城?原来是因为......)

  成都建设公园城市,在积极探索全民共享、生态多样、生活宜居、创新生产,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城市形态上,还有哪些实践?今天是活动第二天,我们随全国网络新媒体总编一行,解开成都的“绿色密码”↓↓↓

  今天的第一站来到了宽窄巷子旁青羊区“宜居水岸西郊河改造示范工程”,在这里一窥成都如何重拳治水,打造“水润天府”盛景。

  绿水穿城,萦绕不散的是无法言说的诗意。绕着西郊河畔,来到琴台故径,追寻文君当年的踪迹。

  参观完改造后的西郊河,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新媒体总编一行来到了全国十大最美乡村──郫都区青杠树村。

  据了解,青杠树村利用良好的生态本底、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积极探索土地改革,激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将零星、分散、闲置的480亩集体建设用地集中复垦,用于建设美丽乡村。

  这里市民三五成群,游玩嬉戏,朴野成趣。展示了一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经典田园游版图。

  郫都区战旗村被誉为“乡村振兴的火车头”,敲响了全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2017年,该村集体资产达46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462万元。村民生活越来越巴适,日子越来越安逸。

  在这里,郫县豆瓣、豆豉、豆腐乳受到了来自各地媒体朋友的欢迎。

  一路向西,队伍来到崇州市道明竹艺村。探访这里由老村屋、原著房改造而成的一个个文创旅游精品项目:茶坊、酒肆、民宿、博物馆…度过了一个悠闲安逸兼具文艺情调的下午时光。

  这里正建设“国际范、天府味、竹编韵”的新中式川西林盘,用艺术点亮乡村。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探源天府之国,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当然是必去之地。

  这里有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浙江发布负责人沈华军用“震撼”来总结今天的参观,他认为,成都乡村振兴成效明显,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现在有很多传统手工艺逐渐面临失传,而成都对于传承及发扬传统技艺有着自己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经验。他说,今天了解到许多先进的关于乡村振兴的规划和概念,当地的经济发展、文化品牌打造以及村民致富情况让人赞叹。

  广东发布负责人黄少江告诉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成都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在已然是一座国际化的都市。在参观完今天的行程之后,成都的城乡规划与发展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昨天逛城市建设的很好,今天来周边的乡村也发展的不错!”他说,当地在发展乡村振兴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留了乡村的自然风貌和田园风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老百姓实实在在的享受到成果。

  他表示,成都市在最大限度保护农田、水源的情况下,进行村容村貌整治,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村集体产业、发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种创新形式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明天

  全国知名网络媒体总编一行

  又将会去往哪些最具“成都特色”的地方?

  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我们在路上!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 图片摄影 陈俊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