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国方面而言,在“虹桥机场事件”发生后,即决定了在上海的开战措施与大战计划。事件发生后,在对日采取强硬外交的同时,中国政府宣布从此进入对日抗战,命令参加庐山会议的将领迅速回到各部队,开始全面抗日部署。

图:虹桥机场事件

“虹桥机场事件”发生后,国民政府是如何部署在沪军事力量的呢?

8月11日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达命令,决心围歼上海日军:“张司令官治中率八十七、八十八师于今晚向预定之围攻线挺进,准备对淞沪围攻。” 同时令蚌埠的第五十六师、嘉兴的炮二旅调炮兵一个团、炮十团在京的一个营立即开往苏州,归张治中指挥,炮十团的一个营和炮八团已在苏州、无锡一带。军委会令海军部立即按计划撤除长江上之灯塔、航标,封锁江阴长江,计划被行政院秘书黄浚出卖给日方,由于该计划泄密,使日舰队得以迅速逃脱而未能实现。

图:张治中

“虹桥机场事件”发生后,国民政府是如何部署在沪军事力量的呢?

11日晚,张治中“以已准备之火车、汽车输送现有军队至上海,置重点于江湾、澎浦附近,准备对敌猛施攻击,进占敌军根据地而歼灭之。对各部之处置如下:(1)现在上海地方部队,主力固守真如、闸北、江湾市中心区、吴淞各要点,一部警戒沪西、沪南,掩护军队前进。(2)八十七推进有力一部确占吴淞,主力输送到达,前进展开于大场、江湾以北地区后,再推进至江湾市中心区,准备攻击,另以有力之一部控制罗店、浏河。(3)八十八师(欠1团)输送到达,前进展开于真如、大场(不含)之线后,再推进至闸北、江湾(不含)准备反击。(4)炮十团一营及八团进至真如、大场占领阵地。(5)钟旅(独立第二旅)在松江之一团,转苏嘉路至南翔待命。(6)五十六师兄输送到昆山后,进至太仓、支塘待命。(7)八十八师五二七团至南翔,为总预备队。(8)职拟12日上午进至南翔。”

8月12日,在淞沪前线的张发奎给蒋介石、何应钦发电称:“文白兄方面,似已决心主动。”何在来电上批复:“可。已令保安队即开淞江,归张文白指导共同作战。” 当日晚,张治中令各部队进入预定位置,他从战术之利考虑,准备在日军尚未立足之时给予迎头痛击。张治中致电蒋介石、何应钦请战:“本军各部队在本日黄昏前可输送展开完毕,可否于明(元)日(即13日)拂晓前开始攻击?我空军明晨能否同时行动?” 但蒋介石从政治角度考虑,认为当时各国代表组成的停战委员会正在开会协调中日问题,此时向日军开战,将会造成恶劣影响,因此没有同意张治中的方案:“希等待命令,并须避免小部队之冲突为要。”白白错失了制敌良机。

图:中方海军

“虹桥机场事件”发生后,国民政府是如何部署在沪军事力量的呢?

上海地处长江出海口,为配合陆军的备战,中国弱小的海军也积极行动起来,防备日军军舰溯江西上威胁陆军的进攻。中国海军奉命于8月12日派出“甘露”、“皦日”、“青天”号测量船、“绥宁”、“威远”号炮艇驶往江阴以下江面,破坏沿江航标灯塔。海军将领陈绍宽乘“宁海”号巡洋舰率第一舰队主力“平海”、“海容”、“海筹”、“应瑞”、“逸仙”等舰艇赶赴江阴,于12日将征用的各轮船公司的20艘商船和海军老式舰艇“通济”、“大同”等8艘舰船的舰炮等武器装备拆下,沉船于江底封锁长江航道,其后又将日本趸船8艘和新征用的“公平”、“万军”、“永吉”3艘商船沉于江阴封锁线,从江苏、安徽、湖北等省征用大量石子及185艘民船、盐船,用以填补缝隙。日海军航空兵飞机轰炸江阴封锁线后,9月25日,守军再将当时最大的巡洋舰“海圻”、“海琛”、“海容”、“海筹”沉于封锁线,构成另一道辅助封锁线。

马振犊、陆军:《抗战正面战场启示录——八一三淞沪抗战》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苏子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