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友B:我听我爸说,小时候奶奶怕我消化不了,还把食物咀嚼后给我吃,虽然现在觉得这很不卫生,但我也从没有对此有任何怨言,毕竟对于经历过饥荒年代的爷爷奶奶来说,有吃的比什么都重要,这里面充满的是对我的爱。孙子辈在得到爷爷奶奶的爱抚后,对爷爷奶奶的亲昵,会安抚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寂寞。

“隔代亲”,是指老年人自已代自己的孙辈现象。“隔代亲”这样最能解除老年人的寂寞和孤独,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宽慰,甚至还会焕发起老年人尚未泯灭的“童心”。所谓“隔代亲”现象,本质上或者说更多地是老对小的情感依恋。

  首要的原因是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辈自己来日不多,自己的生命,正在自己能看得到的最下一代身上延续,是生的愿望表达。

  其次还有以下原因:随着变老,智力和心理会童稚化,和最下一代有更多的接近性;对儿女的控制力减弱,共同语言也减少,对晚辈爱的表达在孙子辈身上较易实现,所谓含饴弄孙是也;孙子辈在得到爷爷奶奶的爱抚后,对爷爷奶奶的亲昵,会安抚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寂寞。网友A:隔代亲就是一种社会现象,老人就是孩子的第二个父母。我出生于80年代,听奶奶说,我妈坐完月子就开始上班了,爸爸是单位的技术工,工资不怎么高,但是很稳定。那时我妈每天下班回家就挤一些母乳放冰箱,供我第二天吃,大多时候妈妈挤的母乳都不够我吃,爷爷奶奶就熬米糊糊给我吃。虽然我没有那时的记忆,但是我很感激爷爷奶奶,如果没有他们,我小时候不知道要挨多少饿。

为什么会有隔代亲现象?网友讲述小时候的故事,感动得我落泪

网友B:我听我爸说,小时候奶奶怕我消化不了,还把食物咀嚼后给我吃,虽然现在觉得这很不卫生,但我也从没有对此有任何怨言,毕竟对于经历过饥荒年代的爷爷奶奶来说,有吃的比什么都重要,这里面充满的是对我的爱。

网友C:从我出生到上幼儿园,几乎都是爷爷奶奶带的,虽然爸妈也有管我,但是我始终和爷爷奶奶最亲。我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特别恨爷爷,因为我不想上幼儿园,他强行把我送到幼儿园的第一天,我用嘴咬住了他的手臂,我只是不想被爷爷扔在幼儿园里。后来直到爷爷去世的时候,手臂上的血牙印都没完全消失,这可能是他孙子给他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吧。

为什么会有隔代亲现象?网友讲述小时候的故事,感动得我落泪

网友D:每次爷爷奶奶准备第二天的食物前,都要问我想吃什么,即使我没有特别想吃的东西,爷爷奶奶也会弄我最喜欢的食物。小时候我最爱喝鸡汤,那时的鸡汤真的很鲜,但是也不是经常吃得起,每次爷爷奶奶熬好鸡汤总会第一时间给我盛一碗,他们自己却舍不得喝。直到后来生活条件好起来,他们才开始喝鸡汤,那时爷爷奶奶都已经70多岁了,现在想起来真的很想哭。

网友E:小时候我不懂事,老被爸爸用鸡毛掸子打,我爸打得很重,奶奶总会护短,虽然知道是我的错,但也会和我爸对抗。当然有时候护短成功,但大多时候还是被老爸教育了,从那时起我就更亲爷爷奶奶了,总感觉爷爷奶奶就是专门保护自己的。

为什么会有隔代亲现象?网友讲述小时候的故事,感动得我落泪

网友F:我和堂弟都是爷爷奶奶带的,爷爷奶奶带了堂弟4年,带了我12年,那感情真的不一样。今年奶奶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她都记不记我堂弟是谁,但是还记得我喜欢吃什么。每次我离开的时候,奶奶都会站在阳台默默看着我走,生怕这一走我就不会再回来,后来我索性不往阳台看,因为我知道我看了一定会哭。

隔代亲是客观存在。但如长期由爷爷带孙子,负作用会大于正作用。例如,一个男孩子,如果长期不和父亲在一起,会缺乏阳刚之气,毕竟爷爷已到晚年,阳刚衰减,随着以接受和认同社会的成长阶段,孩子将进入以培育独立意识为主的阶段,身上所缺的阳刚之气,作为男性最重要的素质的缺损,终身都可能难以弥补。此外,父母一代的文化,更接近社会进步的一面,有利于儿女在耳濡目染中成长,更好地融入社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