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行摄

ZCJ

子洲行摄(1)

•应《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李贵云老师诚邀,前往陕北榆林子洲县拍摄,午夜路过榆林,品尝小吃。陕北人的淳朴热情,在接机的子洲县委宣传部两个小年轻人身上都体现得让人心动。东北人,滑里吧唧狗头哨脑的(包括我),以后可别吹牛实在了。

子洲行摄(2)

•子夜到子洲,我来补上中国革命历史一课:子洲县,纪念以与刘志丹齐名的革命烈士李子洲命县名,相当于吉林省的濛江县改为靖宇县。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毛泽东转战陕北期间,在子洲县三个村住过。图三至六为子洲县特产

子洲行摄(3)

子洲•子洲。凌晨三点多抵达子洲县,四周一片漆黑,看不出什么模样。早晨(四个小时之后)醒来推窗望去,首先就是高速公路引桥下的红色标语——红色子洲 绿养神州。而标语上的神圣画像,就是李子洲吧!

致敬子洲,我来了。

子洲行摄(4)

•子洲县马蹄沟镇明代巡检司遗址,1947年共产党撤出延安,转战陕北,毛主席(江青)在这里住了一晚。任弼时、汪东兴住在后侧,周恩来住在附近。

黄土秋韵醉美子洲(5)

•神州大地,还有陕北这样纯朴的人民。循着一位老妪的身影,走近一排窑洞,本意是被辣椒和门帘吸引,主妇笑呵呵就出来了,说她还有一个门帘呢,你们拍,我挂上。哈哈,我们就是路过,无意中来的。主妇还说,旁边的两孔旧窑洞,是老大老二的,和你们外地不同,我们这老大老二不是大儿子二儿子而是大哥二哥,他们都下山住了。

一场秋雨一场凉

黄土秋韵醉美子洲(6)

•西藏确实是我的福地,不论是事业还是朋友,而且神奇到不可思议。晚上吃饭的时候,对面坐着一位子洲县的中年男子,他说:赵老师你不认识我了?我说真不认识了,他便说:我援藏在普兰工作,咱们一起吃过饭呢。哈哈,我这才想起来了。这位男子就是子洲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吕瑞卿。哈哈,地球真是太小了。从吉林到阿里,从东北到陕北,竟是这般奇遇似的相遇啊。感谢西藏,感谢陕北,感谢李贵云老师的信任,还有同行的李立老师、梁达明老师,特别是子洲县的拓毅、加雪兄弟,仅仅一天的向导,就让我开始爱上了子洲。谢谢你们

黄土秋韵醉美子洲(7)

陕北小趣儿。

黄土秋韵醉美子洲(8)

•子洲县邱家坪•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毛主席住过的地方。说起当年的情景,今年81岁的邱老汉依然兴致勃勃,毛主席住过的房子是他二爷的祖屋,坐北朝南,一个紧凑的小院,背靠山梁,侧倚深沟,隐蔽安全,离开路多。窑洞由西至东,分别住的是任弼时、毛泽东、江青、汪东兴。邱老汉说,1947年二月二十三,毛主席在这里住了两天半,一个刮老黄风的夜晚,毛主席他们半夜走了。第二天,在窑洞里发现他们留下的住宿费和饭钱。邱老汉那年10岁了,他清晰记得,江青大高个,短帽盖(齐肩发),漂亮。

我离开毛主席住过的地方,往山下走的时候,又碰到一位老汉,他主动搭讪说,他的祖上给毛主席送过饭。时光荏苒,岁月有情,在这些纯朴的陕北农民心灵深处沉淀的,都是人性中最本真不泯的底色,他们是新中国的滋养者,而革命胜利之后,他们依然过着贫苦平静安然的生活。子洲县现在还是国家级贫困县,虽然历史遗址、革命胜迹、民俗村落、自然风光很多很好很有前景,但旅游市场没有打开,历史欠账太多,这也是我们这次被邀请来的动因之一。

摄影是拉动旅游最好的载体和平台,旅游是消费即拉动内需的最大动力之一,你承不承认、喜不喜欢摄影、喜不喜欢摄影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摄影人,有能力就做一点好事,没能力,从来没做过一件吃着革命成果不干革命的事。

黄土秋韵醉美子洲(9)

•夜宿克戎寨张焕东家,老两口忙里忙外,月饼(叫雪花,皮薄酥脆,掉下的渣像雪花飘落)和醉枣,是自己家做的,桔子和瓜子,是儿媳妇从山下送来的。

老伴曹柱林,下午就把窑洞的炕给我们烧热了,又铺上了干净的被褥。我们唠嗑的时候,上边住的邻居张玉斗又过来了,他们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回忆补充,讲了三四个传说和真实的故事,有诡异恐怖的,有藏宝的,太吸引人了!而这一切,都得感谢子洲县委宣传部和陪我上山的拓毅同志,他不当向导和翻译,我根本听不懂这些老乡的方言土语,更难得的是,拓毅还教我看这户人家的“关键”(门挿)和衣柜式暗门(通往另一孔窑洞)。哈哈,大家等着看我们的图文报道吧。

黄土秋韵醉美子洲(10)

•一夜无话。窑洞的炕,不像东北的炕那样热,也不凉,能感觉到余温。窗口和门那边有丝丝微凉的风吹到头顶但是并不感觉冻。五点半起床,张焕东、曹竹林老两口已经起来了,拿土鸡蛋给我和拓毅做了两大碗鸡蛋汤,说喝了上山热乎。我们的心里已经热热乎乎了。

考察

请看下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