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取得诺奖的免疫疗法-治疗PD-1抑制剂O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201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免疫学家艾利森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表彰他们 ‘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为肿瘤治疗带来革命性得进步。两位科学家的获奖实至名归,肿瘤免疫治疗是一场划时代的革命。

这次获奖的免疫疗法简单说能帮助人体免疫细胞更好的识别癌细胞,从而使自身的免疫系统更好地工作,有效地清楚体内的癌细胞。

免疫治疗PD-1抑制剂的原理就是通过阻止PD-1与PD-L1的结合,通过激活机体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来达到抗击癌症的目的。但是要发现和认证这一原理却是历经了22年的研发之路。

詹姆斯 · 艾利森(左)、本庶佑(右)

1992年,本庶佑教授率先发现了PD-1基因。2002年本庶佑教授发现PD-L1表达于多个肿瘤,因此预测阻断PD-1通路可能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方向。最终于2014年4月,本庶教授及其团队终于将PD-1抑制剂药物 Nivolumab(O药)变为现实。虽然说这次的诺贝尔奖授予了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但他们的身后还是离不开成千上万科学家、医务人员、患者的参与和奉献。所以说这次奖不仅仅是对基础科研的认可,更是转化医学和临床医学的进步。因为如果没有对应免疫药物的出现,PD-1和CTLA-4信号通路的研究不可能获奖。没有免疫疗法,那么PD-1抑制剂O药也不会进入中国市场,国内肿瘤治疗也无法迈入“免疫治疗时代”。

截至目前,O药已在超过65个国家及地区获得批准,。在美国,O药已获批156项适应症,涉及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肾癌、霍奇金淋巴瘤、头颈鳞癌、膀胱癌、结直肠癌、肝癌8个瘤种。在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O药胃癌适应症也已获得批准。

O药在中国的获批是基于一项名为CheckMate-078的关键、随机III期临床研究,Opdivo被批准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既往接受过含铂方案化疗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主席吴一龙教授对此表示:“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Opdivo已成为二线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Opdivo的上市毋庸置疑将成为中国癌症治疗领域的里程碑,有望填补国内免疫肿瘤治疗的市场空白,为更多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长期生存的希望。”

吴一龙教授

CheckMate-078研究是第一个在中国启动的PD-1抑制剂临床研究,90%为中国患者,其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

图1 CheckMate-078研究中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组与化疗组总生存期对比

该研究结果显示,O药在以下五个方面优势显著:

1、中位总生存期: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组12个月,化疗组9.6个月(图1);

2、死亡风险:与化疗组比,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可降低32%的死亡风险和23%的疾病进展风险;

3、客观缓解率: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组17%,化疗组4%;

4、中位持续缓解时间: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组尚未达到,化疗组为5.3个月;

5、安全性:3/4级副作用比例,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组仅为10%,化疗组47%。

研究结果证实,对于经治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标准治疗相比,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治疗有效率更高、生存获益显著、且副作用更小。

另外,在全球现有的PD-1抑制剂中,O药是公开发布真实世界数据最多的PD-1抑制剂。基于此前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阿根廷及中国台湾的EAP,Opdivo均被证实疗效和安全性与既往临床试验一致。

2018年8月28日,Opdivo首张处方诞生,中国患者获得官方批准Opdivo治疗。以此为更多中国肿瘤患者提供先进的治疗手段,利用有效的I-O疗法提升中国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获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