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杰,字順乾,号乳罗山人,颜室,乐水山堂。原上海市机电工业管理局财务处工作,高级会计师。主编及参加编著《工业企业价格管理》《工程设备投标报价策略与技朮》《机械价格学》《企业价格实务》《机械工业企业定价策略与方法》。《上海价格志》编委,国家发改委全国价格信用认证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机械工业部价格研究会(学会)副会长,上海机电工业大学特聘教师,上海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业余爱好广泛,善于研习,精于鉴定,对古代钱币、玺印、票据、稅单均有收藏和研究。随兴走笔,发微探幽,言人之所未言,不囿套路,但求舒心而已。

《钱币博览》2010年第4期发表了潘懿先生一篇《古钱读法辩》的文章(1),他是因著名钱币学家唐石父的《古钱读法》一文而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列举了钱文读法范例。有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蕴藏着提纲挈领的、独到的见解。这对于钱币爱好者或钱币研究者都不失之为一种借鉴。但部分论点尚未进一步展开,有些论点亦待进一步探讨.以下谈谈本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于升读的补充

潘文中将明崇祯通宝背“奉制”作升书来释读,这是很正确的,但言语简略,因果朦胧,读后总觉得言犹未尽。

何为奉制?奉者接受,制者制书。制书是帝王的命令,因和帝王搭界,奉又可解释为恭恭敬敬地接受。《后汉书.光武帝上》李贤注引《汉制度》释“诏”说:“帝之下书有四: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诚敕。制书者,帝者制度之命。”

北京景山煤山崇祯绝命处。上吊之树已被砍掉。这树是后来移植。乐艺会资料

这种皇帝命令的不同体裁,自汉以后,内容虽有损益,但至清末,沿用勿改,《文心雕龙.诏策》云:“皇帝御宇,其言也神。”⑤

中国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他的话当然也是至高无上的,因此,在封建时代的有关文献中,凡遇到皇帝一辞,或皇帝的命令,在书写时都高于其他行一格,以示皇帝高人一等,凌驾万物的尊。

崇祯通宝背“奉制” 直径26.5厘米

百祯斋主藏品

我手边有一本《苏松财赋考图说》一书⑥,其中,皇上的皇字,圣意的圣字,奉旨的旨字,皆高于其他行一格。

我们再看看崇祯通宝背中的“奉制”二字,制是皇帝的命令,奉是接受、执行皇帝的命令,制字的位置要比奉字升一格,也就是当然的事了,这种风气也逐渐刮向民间,这主要体现在书信的格式上,旧式书信,凡提及父母长辈,乃至他们的行为时,在书写时都要高于其他文字一格,以表示尊敬。

西安博物院唐代陶俑 乐艺会资料

关于开通元宝和开元通宝

唐武德四年所铸铜钱是应读“开通元宝”还是“开元通宝”或是两读皆可,学界看法不一,一般人多读作“开元通宝”,我认为应旋读为“开通元宝”,而唐玄宗以开元为年号所铸铜钱以及武宗会昌年间所铸铜钱,应对读为“开元通宝”。

初唐时期武德开元钱 胡溢藏品

圆钱旋读早在三国的吴已有之,如“大泉当千”等。唐代铜钱旋读者首推武德四年所铸之“开通元宝”,以后又有“乾封泉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还有安史之乱的魁首史思明所铸的“得壹元宝”、“顺天元宝”钱文均为旋读。

这种铜钱钱文施读的格式对我国历朝历代以及周边国家、地区产生过深远影响,如五代十国,旋读之钱翻谱即见。宋代钱文旋读占半数。日本早期所铸铜钱钱文大多旋读,朝鲜也有部分旋读的铜钱。

中唐时期平头通开元,胡溢藏品

清代钱币收藏家高焕文,著有《癖泉臆说》一书,其卷之二云:“唐开元泉洪志谓当作开

通元宝,其说极是........当与乾封泉宝同为右读无疑也”⑦。语中“洪志”当为宋代钱币学家洪遵所著《泉志》,“右读”当为右旋读。

高氏所论,虽为转述,但决不是随手抄录而已。他嗜好颇多,但终止钱币一门,他交游

甚广,常与同好切磋泉艺,他既收藏,又著书,曾为一些人的钱币著作、钱谱写过序,所著《癖泉臆说》不乏精辟深邃之处,可算是一位学者型的收藏家,他的话不会随意而发。

会昌开元精品蓝二仙 开元小字面文 胡溢藏品

现在我们再看唐代的人是怎样记述武德四年所铸铜钱钱文的读法。《隋唐嘉话》卷下:“今

开通元宝钱,武德四年铸,其文,欧阳率更所书也”。⑧这里明确地告诉我们,唐武德四年所铸铜钱钱文应旋读为“开通元宝”。欧阳询为唐代大书法家,率更即率更令,唐时掌漏刻、皇族次序及刑法,欧阳询曾任此职。《隋唐嘉话》的作者刘餗,生卒年月不详,史书载他彭城人,天宝初年官集贤殿学士,兼知史官,监修国史。

据此可知,刘大约是唐天宝前后的人。武德四年至刘在世的天宝年间大约120年左右,作为监修国史的他决不会在相对不长的时间将钱文误读。另外,刘官运亨通的天宝初年,距玄宗以年号入铸“开元通宝”钱钱的时间仅有数年之隔,他也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就将正在使用的“开元通宝”与“开通元宝”相混淆。这说明刘餗是个精细而忠于史实的人,也证明武德四年所铸铜钱与开元年间所铸铜钱,文字位置虽然相同,但释读是不相同的。

此文写于三年前,不知入时否,乞方家同好斧正。

①《钱币博览》2010年第4期P14页

②《论语译注》杨伯俊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版

③《小窗幽记》明陈继儒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④《文史知知识》2011年第4期

⑤《文心雕龙译注》陆侃如、牟世金译注,齐鲁书社1996年出版

⑥《苏松财赋考图说》清道光九年刊印

⑦《癖泉臆说》清末嘉兴高焕文著,宣统三年商务印书馆印刷

⑧《隋唐嘉话》唐刘餗撰,袁宪校注,三秦出版社2004年出版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感谢百桢斋主、胡溢供图支持

本文曾经刊载于《钱币博览》杂志2014年03期

乐艺会主题延伸阅读

韩世杰:东汉至三国魏晋铜镜铭文"幽湅三商"正解

韩世杰:从“阴阳造化”背“用舍行藏”谈古钱与花钱读法

韩世杰:《“会票”与“汇票”》

屠燕治:“太平天下王道·有王·马道程宫”钱的文字读法与背景解析

徐渊/余榴梁:“平王世充时乘”《什伐赤》背“将”字马将

余榴梁:有趣的联书吉语钱

余榴梁/陈鸣:钱币收藏大师马定祥先生手迹探源

顾欣/陈鸣:一件失踪的国宝,和两张珍贵的原拓

殷国清:《大铜章上的马定祥老师》

顾欣:用另一只眼观民俗钱中的奇葩“秘戏钱”

顾欣:浅探旧上海古玩书画金石珠玉公会丁字银章

殷国清:钱币泰斗马定祥先生客串电影《古币风波》趣事趣谈

陈老达农先生的治泉精神

潘连贵:乾隆《双清堂诗》孤本

修养:马定祥先生旧藏藏传佛教银章见证一段珍贵民国历史

天可汗与他的昭陵六骏:刘向东马钱欣赏系列

耿毅:西藏“乾隆宝藏六十一年”银币考析

耿毅:《故宫清钱谱》之“咸丰宝藏”刍议

耿毅:清末西藏“宣统宝藏”银币之殇

吾道鼠:佛系花钱大珍《揭钵图》极美品透解

刘春声:一枚珍贵花钱的发现、入藏和认识

刘春声:朱白印事

刘春声:镂空魅影两千年

水族的古老文字和待解之迷

刘春声:《养心殿》行走

老赵:《花钱的宋辽金如梦盛世》

半花妍:花钱万万千最爱婴戏钱

刘桂秋:古代婚俗中的“撒帐”和“撒豆谷”

刘源/胡坚:《重庆大足石刻与同时期花钱相同题材的考证》

胡坚:《西辽花钱:充满神秘未知的领域》

朱浒:张献忠大西国钱币的前世今生

朱浒:党项遗珍——新品西夏钱币发现记

龙光鹏:水书民俗钱币与水族节日

曾钧:铜钱上的对联

懒禅:金代的铸币

老赵:八个辽代娃娃之间的美丽故事

雷星岩:《大明天顺通宝光背大钱考 》

雷星岩:风景入泉来——衡阳八景花钱

一枚千秋万岁钱的奇妙故事

契丹字吉语钱“福寿延长”的文化探索

郭伟亭:我的父亲文博专家郭若愚

陆昕:辽代手雕鎏金占天图宫钱赏析

陆昕民俗钱币系列谈:《宋代民俗钱币的哲学内涵》

花无缺:论宋金铜镜上的道教思想

宋代人怎么过本命年?《刘源宋金花钱题材考:本命星官篇》

本命星官不是本命元神《刘源谈宋金花钱题材考:本命元神篇》

宋代寿星啥模样?《刘源谈宋金花钱题材考:寿星篇》

宋代关王钱上的人肉粽子——用三国理解水浒的妙事

修养:从钱币与造像中寻觅中国的爱神“泗州大圣”

谨以此文纪念民俗钱币收藏家木鱼先生:雅玩中的吴膺珩

赤兔斗乌骓,秦琼追关公——刘向东的马钱军团(壹)

胡坚/李宇涛:《古钱上的真武考(最新版)》(附“祥宏讲夷坚”真武几则)

韩世杰:《“会票”与“汇票”》

春天里的瞬间:玉钱趣谈

一团和气:嘉木美玉和合钱,家有三宝汇吉缘

老方/顾欣:新春喜庆开炉钱

1508:闲谈宋国通宝背双龙,一半是证据经验,一半是想像

刘桂秋:古代婚俗中的“撒帐”和“撒豆谷”

金如意:《大唐帝国的一种神秘金属货币》

刘源/蔡胜吉:驮经图花钱考

熊白《供养钱在元末的绝响:穆清钱》

刘桂秋《工匠“魇镇”——顺势巫术之一例》

韩世杰:从“阴阳造化”背“用舍行藏”谈古钱与花钱读法

刘源:《花说二郎》

雅雨书屋闲话水浒之七十九:李逵博钱是一种什么游戏?

耿毅:西藏“乾隆宝藏六十一年”银币考析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

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

欢迎转发。欢迎关注订阅。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