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曾口镇甘泉小学李嘉淇

妈妈生我的身 我报妈妈的恩

人世间最无私的是父母之爱,面对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今年15岁的李嘉淇用自己的孝顺抚慰着母亲。李嘉淇是巴州区曾口镇甘泉小学九年级学生,这个弱小的女孩常说: “妈妈生我的身,我报妈妈的恩。”□本报记者 牟柯

妈妈患病生活不能自理

照顾重任落在女儿身上

李嘉淇的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母亲患有精神疾病,洗澡、穿衣、吃饭等都不能自理,奶奶年事已高、身体虚弱,爸爸每天起早贪黑打零工挣钱养家。

李嘉淇在家中排行第三,哥哥姐姐一直在外打工,所以照顾妈妈的重任就落在了她的肩上。放学一回家,就用温水帮妈妈擦拭身体,夏天每天要擦两三次。

2016 年一天凌晨 5 点,爸爸不在家,妈妈突然发病,差点伤着李嘉淇。几天后,回到家中的爸爸听说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但李嘉淇说: “爸爸,别生气。无论怎样她都是我妈妈啊……”这一年,李嘉淇才12岁。

每天煮猪食做家务

将生活艰辛转化为学习动力

“孙女天没亮就要起床煮猪食,下床第一件事就是到一百多米远的池塘里取水,一大桶水足足有20多公斤。烧水、撒米糠、搅匀、再倒猪草,这些活儿对她而言早已习以为常。”李嘉淇的奶奶说。

煮完猪食,李嘉淇还要做饭,然后服侍妈妈起床,再喂妈妈吃饭,有时妈妈不配合,她就哄妈妈: “乖哦,妈妈,听话啊,来把嘴张开。”此时,母女的角色已经反转。

等这一切都做完之后,她再去上学。如果是星期天,她必须把家里猪和牛一周的青草料备足。在山坡上割完野猪草后,回家切碎按量分成一包一包,这样每天上学之前煮猪食就方便得多。有一次晚上,切猪草切累了,不小心把左手食指切伤,但她没喊痛,自行包扎后,又开始忙家务了。

尽管生活有诸多磨难,但李嘉淇始终开朗乐观,同学们都喜欢她。由于勤奋刻苦,加上较好的学习习惯,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家庭的不幸不应成为我成长路上的羁绊,我要把这些都转化为学习、成长的动力,通过努力学习,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许到那个时候,就能改变自己及家人的命运。”李嘉淇说。

经开区奇章小学王一娟

照顾患病爷爷 卖废品攒钱给他买水果

□本报记者 牟柯

13岁的王一娟家住巴中经开区奇章八角位村,是奇章小学八年级学生,担任班长和共青团团支部书记职务。在校园,她是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好学生;在家里,她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为照顾患病爷爷

她放弃读重点中学

在王一娟三个月大时,她的父母离异,各自到外地打工,留下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她读小学期间,奶奶患上颈椎腰椎骨质增生和重度风湿,疼痛难忍。王一娟放学回家就给奶奶揉肩捶腿缓解周身的疼痛。

2016 年,王一娟读六年级时,爸爸带着她到宁波的新家生活。2017 年,王一娟小学毕业,并凭着优异的成绩考到宁波当地一所重点中学。然而,在老家的爷爷突发脑溢血,之后需要长期住院治疗。

王一娟想到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家人的生活开销都靠爸爸辛苦挣钱,继母的身体也不好。 “我必须回巴中照顾爷爷!”王一娟放弃了入读重点中学的机会,回到了巴中。

一年来,她既要在学校好好学习,还要到清江镇卫生院照顾爷爷,给他洗脸、穿衣、喂饭,在家帮奶奶做饭、收拾屋子。虽然不幸的遭遇让她过早体会了生活的艰辛,但她总说:“再苦再累,我都要坚持,不能让爸爸担心。”

捡塑料瓶废纸卖钱

攒钱给爷爷买水果

去年夏天的一天中午,王一娟的爷爷像平常一样躺在病床上等着孙女送饭,但是孙女很久都没到,爷爷担心极了,因为她每天送饭的路程很远,天气又炎热,公路上车来车往。

等到下午了,由于没有电话,爷爷联系不到孙女,急得爷爷四处拜托病友和医生、护士帮忙寻找。后来,一位护士在一楼找到了气喘吁吁的王一娟。

“爷爷您生病了,我听说要多吃水果才能好得快!这是我给您买的水果,我去洗一下就给您吃。”王一娟将一袋水果放到桌上说。“娟娟,你哪来的钱买水果?”爷爷问。

“爷爷,是我自己挣的,我把捡的塑料瓶和废纸卖了,但是卖的钱少,我怕不够,就和同学商量,把这次学校奖励给我的学习用品和同学换成了钱。”王一娟说。

王一娟的孝心不仅温暖了爷爷,也让知道她故事的人感动。在学校里,她是德才兼备的好学生,愿她在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