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以为自己只是遗弃了一个社交产品,却没想到它是另一群人的秘密花园。

10月8日,Google宣布了一则消息:它将在10个月后正式关闭旗下社交产品Google+面向普通用户的服务,将其改为一款企业级应用。

由于Google+近年来早已消失在普罗大众的视野中,这则消息并没激起太多水花。但它一直有着一批最为忠诚的用户。

对于他们来说,这成为了一场异常痛苦的告别。

而Google的决定,不仅伤透了这批死忠用户的心,也正式宣告了这个当初举公司之力打造的重要产品的失败,而且更彻底抛下了自己与Facebook一争高下的社交梦。

采访多名Google+的用户和参与打造这个产品的Googler,试图还原这个未能兑现诺言的社交产品背后的故事。

“吃掉Facebook!”

时间倒拨回2011年7月29日。

这一天,在Google位于硅谷山景城的总部、距离地标性的Android雕塑不到500米处的一栋办公楼前,举行了一场派对。组织者搞来了一个大号波浪游泳池,供Google员工们冲浪。

这个派对其实是一场庆功宴,庆祝被寄予厚望的重磅产品Google+正式上线。

令人高兴的消息实时显示在了屏幕上:在Google+的后台,他们看到所有统计表格的数据都在快速增长。

“我们当时都认为自己正在见证历史。”这名参加了当时Google+初期产品的前端设计的工程师对硅星人回忆到。他记得当时有同事在办公室喊着:“让我们吃掉Facebook!”

(2011年GoogleI/O上的冈多特拉)

冈多特拉2007年离开待了16年的微软加入Google,在Android的崛起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并推动了Google年度大会I/O的设立。

在当时许多Google员工的描述中,冈多特拉是个充满魅力的领导者。而他的偶像,正是个人风格强烈的乔布斯。

在Google从传统互联网转向移动互联网上的关键贡献,让冈多特拉进入了佩奇的“小圈子”。

在2015年Mashable的一篇报道中,一位Google前高管形容冈多特拉是佩奇“耳边的小飞虫”。他很懂公司政治,知道如何在管理层推进他的想法。

创办Google+的想法就来自于他。

对于Google,社交业务一直是一个心病,当时的几乎所有尝试都没有成功:早在2004年就上线的社交网络Orkut、想靠阅读打入社交功能的Reader、通信工具Wave、靠着Gmail平台的Buzz都没能打动用户,并且都在很短时间便没了声音,最终悄悄关闭。

而与此同时,2010年时,Facebook正快速崛起,全球用户数已经增至5亿,并且正取代Google成为硅谷最酷的公司,不少Google员工跳槽加入了这个成立才6年的初创公司。

“如果我们不杀死Facebook,Facebook就会杀死我们。”

这是冈多特拉的想法。而Mashable的报道引述一名Google前高管称,冈多特拉把这一观点植入了佩奇的脑海,Google+就此诞生。

2010年8月,Google特地设立了一个“社交业务负责人“(socialhead)的岗位,冈多特拉走马上任。

02、新功能,新功能,新功能

Google+正式上线后,Google表示要靠这款产品“修复”当时问题重重的社交网络。冈多特拉也在接受WIRED采访时自信满满地说:“Google正以前所未有的投入规模,来完成向社交的转型。”

于是在冈多特拉领导下,Google开始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做一个更好的“Facebook”,而且选择了自己一贯擅长的方式——工程师思维主导下的产品打造模式。

据F介绍,在Google+立项一开始,就同时成立了几个特定功能的研发团队,其中就包括图片编辑(Photo)和视频聊天功能环聊(Hangout)。

与其他社交产品的明显不同是,这些团队里工程师文化浓烈。这使得刚出现在大众面前的Google+看起来更酷,和Facebook等传统社交网站的气质完全不一样。

它的一些新功能和新特性让人耳目一新:

比如Circle功能,可以让你选择想要分享给哪些特定的人群。这一功能后来逐渐被2012年上线的社群(Community)功能取代,人们可以加入特定主题的小组,并在里面发言和讨论。

(Google+最初Circle功能的示意图)

另外,Google一如既往地给社交产品加入了很多“高科技”的功能:

比如可以实现群组视频聊天的环聊(Hangout)、提供强大图像编辑的照片(Photo)功能等。

曾有了解Google+当时运作情况的人称,整个团队的工程师一度互相比赛看谁能最短时间开发出最多的新功能。而这就带来了一些问题,因为似乎没人太关注这些新功能的实际意义,以及真实的用户体验。

03、断崖式下跌

Google的光环效应很强大。

在上线之初,凭借Google本身积累的大量用户,Google+的注册用户数快速上升:上线3个月后,注册用户就已经达到4000万。

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发现,Google+的用户停留时长很低,根本没法和其他社交平台比较。2012年1月,数据调查公司ComScore的报告称,Google+当月的用户平均停留时长仅仅为3分钟,而Facebook的这一数据为7个半小时。

而在公司的地位上,2015年时,Google+也早已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业务线,而是属于分享业务线(SharingOrg)下面一个很小的产品。

当年5月的GoogleI/O上,原本集成在Google+里的图片功能,正式单独运营,成为一款独立应用。而环聊也在更早时候就从Google+中“剥离”。

(Google的图片应用在2015年旧金山举行的I/O大会上首次作为独立应用亮相)

至此,Google最大的一次社交产品尝试,成了外界眼中Google各类产品中的最大败笔。

但这名亲身经历了Google+中后期发展的员工认为,Google+并不像外界形容的那样,是彻底的失败。

Google+雄心勃勃的出现时,明显忽略了社交产品的网络属性。Facebook已经完成了人们实际生活社交关系向线上的转移,现在你的所有朋友都在上面,你又何必要转去另一个新的平台呢。

今年三月,Google终于“等来了”转型的理由。

据华尔街日报10月8日的一篇报道,Google在今年三月的一次自查中发现了一个藏在Google+代码中的安全隐患,黑客若利用这个漏洞可以获取Google+用户从2015到2018年3月间的私人数据,Google的高管知道此事,但最终决定不对外披露。

这篇报道发布之后,Google发布了文章开头提到的公告。公告指出这个漏洞已经修复,并且没有发现证据显示漏洞曾被人利用。而作为应对,Google随后直接宣布,要在明年8月关闭Google+的消费者端业务。也就是转型toB,做企业级产品。

04、普通人的“鬼城”,他们的秘密花园

Google在10月8日发布的公告中有这样一段话:

“消费者版的Google+现在的使用率很低:90%的使用场景不超过5秒……这次的自我检查凸显了我们维持一个能满足用户期待的Google+的挑战。鉴于这些挑战和非常低的使用率我们决定关闭消费者版本的Google+。”

字里行间透露出对Google+的“嫌弃”,但却再次忽略了它真正的用户的感受。

一名Google+死忠用户在Google+上说到,

“那我们这些剩下的10%呢?Google就这样抛弃我们了么? ”

在上线以来的7年间,Google+虽然没有成为主流社交产品,但是却依然靠它的独特气质积累了一小批死忠用户。

这座被形容为“鬼城”的虚拟世界,在他们眼里却是一个天堂。

对这些死忠用户来说,Google+是一片没有被主流人群入侵的秘地,是可以悄悄记录自己心事的后花园,是没有被广告商污染的净土。

在这里,人们更加真诚地沟通,彼此身份更加简单,大家都是因为某个共同的爱好或者主题而聚在一起。有人将这里当作辩论学习的广场,有人将这里用做自己记录灵感的花园。

(有用户在请愿网站上发布请愿书要求不要关停Google+)

而现在,Google+的转型,让他们失去了这块喧嚣的互联网里的保留地。

迈集科技

专业APP软件系统定制开发

中国科技行业的先行者

支持企业全方位汇集盈利机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