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身处他乡的朋友们,清明节是怎么过的?有没有特别想念的亲人,有没有祭祀或者在心里默默祷告?

清明节是唯一兼有节日和节气双重身份的节日

一个是祭祀扫墓,一个是踏青春游。过去在清明节前后还有两个重要节日:寒食节和上巳节,现在的清明节其实是三节合一。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沟通,也同样重视人与神的沟通。从某种意义上说,清明节就是人们与故去亲人的沟通与交流。

毫无疑问,清明节是祭祀扫墓为主,踏青春游为辅。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

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到先人的坟墓,亲自察看是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焚烧纸钱及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

清明不祭祖,叶落难归根,你我离赵立新的距离还有几步?

在人的视觉里,屡屡香烟,袅袅升腾,从有化为无,飞向飘渺的天空,仿佛能将人绵绵的孝思,传递到另外一个时空。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祭祖扫墓就要“祭之以礼”。清明这天,或在祠堂,或到墓地来祭拜先人,一来表达对先人的追思和感恩,二来祈求先人保佑全家平安健康。同时,以清明节为契机,整个家族的人团聚在一起,在感念祖先功德的同时,刷新彼此的情感。

让清明节更“清明”

冰心先生早年对小读者所说:“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

清明不祭祖,叶落难归根,你我离赵立新的距离还有几步?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现代社会崇尚文明,重内心而抛形式。采用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经典诵读或者在网上点烛寄情等方式缅怀故人,都能达到祭祀的目的,而且更能体现“清明”的本意。

海外华侨华人,如何过清明节?

大概是在异国他乡倍思亲的缘故,很多海外华人更注重传统。

在美国,唐人街和华人超市都有祭品出售,很多人都会在清明节用自己的方式缅怀逝去的亲人。不少华人会在清明节去当地的寺庙里上香,为亲人祈福,寺庙里也会举办一些专门的法会。

在法国,有欧洲最大的一战华工墓地——诺莱特华工墓园,那里埋着884名一战华工的遗骨。法国各界每年清明节都会专门来此凭吊。

清明不祭祖,叶落难归根,你我离赵立新的距离还有几步?

在澳大利亚,唐人街开始出售青团等清明节相关的物品,以前是没有的。

有机会的话,海外华人会回国祭祖。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匆匆赶路回乡祭祖?这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是我们的来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中西方追思逝者的文化差异

西方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节日来追思逝者,但也会在周年等重要的时间节点,前往陵园扫墓,奉上鲜花,静默片刻。

相比西方人,中国人追思逝者的礼仪更为肃穆和凝重。大概是中国既没有上帝创造人的宗教性传统,也没有猴子演变成人的进化论传统,而是认为人的生命都是祖先延续下来、父母所赋予的。我们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繁衍生息,总归有根,总归有源。

反传统,爱自由,不过清明会如何

不过清明节是个人的自由,谁都不能说什么。现在是开放的社会,人人享受自由,人人特好享乐。尤其是“西风东渐”与大家族解体以及家庭独子化、人口流动化等因素,中国人祭祖扫墓的传统被极大的淡化。

但是这个度一定要把握住底线,自由、自律、自爱三者缺一不可。

清明不祭祖,叶落难归根,你我离赵立新的距离还有几步?

像李安琪,不在公共场合说中文,处处显示高人一等,就滥用了自由,不尊重主持人、观众,忘了本。而赵立新,一副我投降别杀我的汉奸相,就严重的突破了底限,辱没先人。

国家与人类的文明,是靠个人与家庭的传承来完成。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人生在世,一盏心灯长明照亮了身边的人,才能生生不息的走下去。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清明节,魂兮回来!

路,很长又很近,

人,在这里,又在那里!

走得慢没关系,只要走正路,慢慢就会走进人们心里。

作者简介:及时雨宋尚春,致力于育儿、教育、读书与理财。

品读“及时雨宋尚春”头条号,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一起探讨有品质的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