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期发行募集的资金,将按照监管机构的批准全数用于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编制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规定的节能、环保、生态、健康等绿色产业项目贷款,有力促进地方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2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含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合计完成2268亿元绿色金融债发行,期限多为3年或5年。

徽商银行完成首期绿色金融债发行,践行绿色信贷理念徽商银行完成首期绿色金融债发行,践行绿色信贷理念

徽商银行日前公告称,该行在8月23日获安徽银监局批准发行不超过50亿元绿色金融债后,于9月6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完成首期10亿元绿色金融债发行。

这也是近年来徽商银行继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小微企业金融债券之后,首次成功发行绿色金融债券。

近年来,徽商银行积极发展绿色信贷,优先支持节能环保、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项目,初步树立了绿色金融服务品牌。

拓宽服务绿色经济的资金渠道

按照公告,徽商银行第一期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为10亿元,期限三年,票面利率为4.49%,计息方式为固定利率、按年计息。

此期发行募集的资金,将按照监管机构的批准全数用于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编制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规定的节能、环保、生态、健康等绿色产业项目贷款,有力促进地方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

该行也表示,此次债券发行获批准的额度内剩余的人民币40亿元额度,公司将根据资金市场及绿色产业项目储备情况择期发行。

近年来,“绿色信贷”多次出现在徽商银行战略规划中。其中在2017年中期业绩中,该行就明确表示,上半年总体信贷策略是“践行绿色信贷理念,优化配置信贷资源,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风险管控,严守风险底线”。

上半年净利增近11%

徽商银行日前披露的上半年经营业绩显示,该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8.15亿元,同比增长6.37%;实现归属股东的净利润37.8亿元,同比增长10.92%。

截至6月末,该行总资产较年初增长7.67%至8126.78亿元。其中贷款总额较年初增长6.69%至2959.15亿元。

从贷款结构来看,该行上半年贷款增长主要集中在零售贷款,期末零售贷款总额较年初增长18.66%至965.96亿元,在总贷款中的占比也较年初提高3.3个百分点至32.65%。其中零售贷款新增投放集中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

而受“强监管”政策影响,上半年徽商银行同业资产也较年初明显压缩。6月末该行同业资产规模较年初减少28%至221.39亿元。

而与同业资产一致,该行还同时压降同业负债规模,6月末同业负债总额较年初减少66.37亿元。面对同业负债的萎缩,该行选择通过加大存款吸收力度和适当发行同业存单代替正在萎缩的同业负债。其中,截至6月末,该行同业存单发行余额达659.15亿元,较年初增加65.94亿元,但“同业负债+同业存单”规模在负债中占比仅为25%,符合监管要求。

存款吸收方面,上半年该行客户存款较年初增长10.6%至5110.0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该行去年82%的存款增加集中在对公活期存款的增加上,而活期存款目前已经在该行存款总额中占比55.32%,较年初上升4.57个百分点;定期存款占比则由年初的44.14%下降至40.51%。

活期存款占比的迅速上升,也带动存款结构进一步优化,进而带动存款成本同比下降。数据显示,该行上半年客户存款年化平均成本率仅为1.47%,较去年同期下降0.15个百分点。

绿色债市场规模逾2200亿元

所谓绿色金融债,是指金融机构法人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绿色产业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所募资金只能用于支持绿色产业项目,具体涉及资源节约、生态保护和污染物削减等,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专业委员会制定绿色目录。

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工具,绿色金融债于2015年底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2016年1月浦发银行完成境内首单绿色金融债发行,意味着绿色金融债券实现了从制度框架到产品发行的正式落地。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2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含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合计完成2268亿元绿色金融债发行,期限多为3年或5年。

分析人士认为,长远来看,绿色金融债引导资金流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领域,起到资源配置作用,对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环保力度的加大、经济结构的转型,绿色金融债发展潜力还较大。

徽商银行完成首期绿色金融债发行,践行绿色信贷理念

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