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是由聯合國大會1989年定於每年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三。200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改爲每年10月13日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簡稱“國際減災日”。今年10月13日是第30個國際減災日,主題是“加強韌性能力建設,提高災害防治水平”。

自然災害是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

嚴重影響經濟、社會的

可持續發展和威脅人類的生存。

世界範圍內重大的突發性自然災害包括:地震、旱災、洪澇、颱風、風暴潮、凍害、雹災、海嘯、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災、農林病蟲害、宇宙輻射、赤潮等。我市位處東南沿海,屬於濱海島嶼城市,夏秋季發生颱風和洪澇等自然災害的風險較高,也是我市各級政府防災減災的重要工作內容。1999年14號颱風丹恩正面襲擊廈門,颱風中心在廈門滯留5~6小時,給我市造成重大災害損失。2016年強颱風莫蘭蒂正面登陸並重創我市。我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指揮下,全民動員、頑強奮戰,全力推進搶險救災和恢復重建,實現了當天島內外主幹道基本搶通,3天城市幹道、高速公路恢復通行,5天停水戶正常供水,6天停電戶恢復供電,10天倒伏樹木清理、植活,創造了令人矚目的災後重建廈門速度。

要做到加強韌性能力建設,提高災害防治水平,關鍵在於加強基層綜合減災能力建設,加大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力度,提升學校、醫院等重點單位的設防水平,切實增強全社會抵禦災害的韌性能力,形成全民參與防災減災的良好氛圍。根據實際需求組織開展防災減災集體宣傳和應急演練活動,面向社會公衆普及防範應對基本技能,提高全民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這些殺手太美麗

供稿:急傳科 王明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