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博士冒用武大校友会名义募捐,踩了哪些“红线”

据澎湃新闻报道,3月5日,武汉大学博士田军以抗疫为由,在网络上用武大休斯顿校友会的名义,面向全球进行募捐。倡议书标明,海外可以通过信用卡捐赠,国内可通过扫码捐赠。随后,武汉大学校友总会称,此前已明示田军禁用校友会名义活动,此次捐赠也并非武大休斯顿校友会授意,田军曾两次捐赠医疗物资后但又索回。

从公开报道来看,疫情发生以来,以武汉大学为代表的武汉高校各地校友会纷纷发出募捐倡议,捐钱资物,尽全力筹集口罩、护目镜等紧缺医疗物资,这些校友回报母校、助力武汉抗击疫情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动。

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以此次田军全球募集事件为例,因为对其发起的募捐活动持怀疑态度,认为其“朝令夕改、出尔反尔”,武汉大学早在1月28日就终止了与田军的合作。

在一个多月之后,田军仍以武大休斯顿校友会的名义进行全球募捐,而且存在多种“踩红线”的行为,让人不得不对其动机心生疑虑。

当然,在进一步调查之前,对于田军的行为,我们尚不宜下断论。但是,对于其募捐行为存在的问题,却值得分析清楚,防止公众爱心高涨,但又往往在不具备辨识能力的情况下,被一些人钻了空子。

首先,田军博士未经武大校友总会的允许进行公开募捐,是违反《慈善法》的。

2016年实施的《慈善法》,对公开募捐有清晰的规定,即能够开展公开募捐,只能是取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

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但从报道来看,田军并没有经过武大校友总会的允许。

而且就算经过允许,在整个操作中,田军还存在一些“踩红线”之处,比如倡议书附有支付宝等二维码图片,被标注为“武汉大学休斯顿校友会筹款二维码”,但操作后可以发现,接收的账户实际上是其个人账户。

从公募的规范性来说,能够接收善款的,在法律上只有具备公募资质的机构账户。这提醒,捐赠者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需保持警惕,及时停止付款的最后一环,因为善款到个人账户,完全是没有任何监管的,被挪用、私自占有等风险很高。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现实中,大家经常会混淆个人求助和公开募捐之间的差异,比如轻松筹、水滴筹上的很多个人的求助,公众赠与的一些爱心款,也认为是参与了慈善募捐,其实并不是:个人求助在形式上属于民事赠与关系,没有通过慈善组织进行,不属于慈善法规定的慈善募捐。

对于个人来说,可以为本人、家庭成员或近亲属在网络进行求助,向社会寻求帮助,但为非亲非故的人或者为公共利益来筹集款物是不被允许的。

这就是“私益”和公益的区别,基于慈善目的的募捐活动,必须是以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作为主体。 

就在3月6日,民政部还在官网上发布《关于谨防不法分子假借疫情慈善募捐名义进行诈骗的提示》,提醒公众注意了解募捐主体的公开募捐资格、公开募捐活动备案等情况。

“博士冒用校友会名义募捐”事件到底是何性质,还有待进一步调查。但是,这显然给我们提个了醒,民众都想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该擦亮眼睛,提高辨识能力,谨防爱心被滥用事件的发生。

张天潘(公益从业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