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人瘦保险”,尽管在电影中造福全民健身又赚钱,但在现实生活中,一款号称用户只需每天开着软件走4000步,1个月保底就能赚200块App,却在多个应用商店被下架。在这种行业发展趋势的冲刷下,给普通用户所带来的浅层感受,就是“手机上的某些App用了还能赚钱”,但从本质上来讲,这种“倒贴”的服务,其代价往往则是平台对用户数据的掌控,又或者疯狂的植入广告所换来。

在去年暑期档由沈腾主演的喜剧片《西虹市首富》中,主人公王多鱼面临一项挑战,需要在一个月时间里花出十亿,才能继承二爷的巨大财富。为了在短时间内把钱花完,王多鱼租豪宅、开跑车、买垃圾股、请股神吃饭……但却戏剧性创造出了“钱越花越多”的结果。直到最后,王多鱼终于想到了一个“人瘦保险”的好办法,也就是不管是谁只要能瘦下来就返钱,而且是“四两值千金”。随后西虹市掀起健身减肥的热潮,也终于让王多鱼在期限内花光了这些钱。

号称“走路赚钱”的趣步下架被查,谁给了它生长的空间?

电影中的情节毕竟是进行了艺术加工,如果拿出来和现实对比,则往往会格外刺眼。比如王多鱼租下的大城堡,在电影中奢华无比,但现实世界中确实位于山东烟台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旮旯角;比如“人瘦保险”,尽管在电影中造福全民健身又赚钱,但在现实生活中,一款号称用户只需每天开着软件走4000步,1个月保底就能赚200块App,却在多个应用商店被下架。而其开发商“湖南趣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也因涉嫌传销、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被相关部门立案调查。

号称“走路赚钱”的趣步下架被查,谁给了它生长的空间?

而这个App,就是打出“走路赚钱”以及“让汗水不白流”口号的趣步。

【换个马甲就不认识的骗局:走路就能挣钱】

围绕着趣步的套路,人民日报等媒体上已经解释得比较清楚了。首先,是打出“走路就能轻松赚钱”之类的噱头,吸引大量用户下载。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走路几乎是每个用户都能轻松做到的事情,因此即便初期有所怀疑,也会因为付出的代价极小而无所谓是否存在问题,而实际上大多数这类骗局都会钻这种漏洞,初期会让用户觉得,“即便不是真的,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号称“走路赚钱”的趣步下架被查,谁给了它生长的空间?

在安装注册成功后,用户如果想要正常使用,需要向平台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账户、微信账号等信息,并需要通过支付1元进行身份验证,而注册前则还需要填写邀请码。由于大多数与钱包挂钩的App都需要填写这类信息,所以直到这一步为止,看似也都很寻常,用户也容易接受。但实际上此时用户已经不再处于“无成本”的状态了,无论是数据还是不起眼的验证金额,其目的都是为了一步步打破用户的心理防线。

你以为接下来只要每天坚持走路,就能轻松“月入2万”了吗?而电影中也都会告诉你,这种操作只会换来“一个月花光十亿”的后果。据《北京日报》的相关报道显示,趣步提供了一种名为“糖果”的虚拟货币,可以用来兑换商品或出售换钱,而挣得“糖果”的关键,则在于用户的活跃度,“也就是说所谓的步数其实是个幌子,如果想要更快的提升活跃度,主要靠推荐用户(拉人头),而这一推荐机制就类似于多级传销”。

号称“走路赚钱”的趣步下架被查,谁给了它生长的空间?

据悉,“糖果”的价格还是浮动的,因此趣步也会用各种方式鼓动用户攒“糖果”,并哄抬其价值,从而造成一种“这波先不慌,三天之后发大财”的假象,并用所营造出的高额利润诱导后来者,以实现层层拉人。到这里也就不难发现,趣步的玩法虽然披着运动的外衣,但其本质上却更类似于旁氏骗局。

【又是谁创造了骗局的生存空间?】

在趣步营造的谎言被戳穿之后,中国之声援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的观点提醒消费者,对这类应用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此类玩手机或刷微信轻松赚钱的广告,以免上当受骗。刘俊海教授表示,“看似无本万利的买卖,实则里面潜伏着非常大的消费陷阱。因为很多消费者不光花费了大量时间,还得看很多虚假内容的广告,有的人好不容易获得了一些奖励,变现时又难上加难。”

综合来看,给这种骗局提供滋生空间的,倒不完全是用户“贪小便宜”的心态。实际上对于互联网上突如其来的“赚钱”或者“红包”机会,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用户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接触过相应的防诈骗信息,本应是有所戒心,但奈何互联网行业本身的运营机制,也突出了用户少花钱甚至不花钱,转头借助广告来盈利的模式。而近年来不少互联网企业为了在行业中迅速实现规模效应,也同样会用红包补贴等形式来吸引用户,比如网约车早期给司机带来的福利,以及共享单车早期举办的骑行打卡赢现金活动等等。

号称“走路赚钱”的趣步下架被查,谁给了它生长的空间?

在这种行业发展趋势的冲刷下,给普通用户所带来的浅层感受,就是“手机上的某些App用了还能赚钱”,但从本质上来讲,这种“倒贴”的服务,其代价往往则是平台对用户数据的掌控,又或者疯狂的植入广告所换来。毕竟商家的目的依然是盈利,这种“上来就白给”的操作背后,如果不是为了拿着用户数据从投资方获取利益,必然就会用户手中获得收益。

目前,市场上仍有不少声称可以通过刷新闻赚零花钱,或是看视频攒积分兑换商品的应用存在。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我们仍需时刻警惕自身的信息安全,切勿轻信那些上来就要给你送钱的服务,而是要更深入的多思考几个为什么:为什么选中给我送钱,为什么平台有能力给我送钱,我做了什么值得平台给我送钱。

如果你自己都不能给出一个很好的解释,那么这样“天上掉馅饼”的活动尽量还是少碰为妙。但如果已经参与到“XX轻松赚钱”的活动中,建议还是尽早脱身即时止损,切勿成为了庞氏骗局online版本的帮凶。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