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底,大部分地区气温加速回温。有的地区白天最高气温甚至超过30摄氏度,加速池塘稻茬腐烂,加速池塘上下水层交换致使很多池塘出现红水、黑水,虾子爬坡上岸等现象,养殖户着急解决水质问题!

那么水质发红、发黑有什么危害?

1、水红水黑,第一大危害是低氧,一般红水黑水情况下,ph比较低。而且水体透明度降低,导致水体中光合细菌等不能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产氧,从而降低了水体含氧量。

2、像稻田养虾,那些稻茬,稻草,包括其他的农作物秸秆儿,老化腐烂之后,在腐烂的过程当中会释放毒素,引起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升高,对虾蟹造成毒害。

3、稻茬,稻草在底层腐烂的时候,如果你穿着下水裤,在夏天里边走一遍,你会发现你脚带起来都是烂草渣子、黑水。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是底黑底臭底层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升高。

4、当底层缺氧,底层发黑发臭的时候,底层厌氧的致病菌的繁殖会加快,致病的病原繁殖加快,这个时候就很容易会感染发病,导致池塘虾蟹容易感染细菌病毒,爆发各种细菌感染病。

水体白浊色:

我们都知道四月份气温逐渐升高,枝角类的最适生长温度一般为18-25℃,随温度的升高,随着气温升高,水温也随之而然的开始升高,池塘土壤中的底肥释放到水体中,导致池塘“虫子”多、水质指标超标。这里所说的“虫子”主要指浮游动物和寄生虫,其中浮游动物的典型代表就是枝角类(俗称“沙虫”),往往这类池塘氨氮、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严重超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多数是因为水没有肥起来,水中微生物、藻类较少,水体中缺乏藻类,不能很好的对水体进行净化作用,由于水体中水生虫类,浮游生物,都进入生长旺盛期及繁殖生理期,在塘口产生大量代谢废物,往往水体中枝角类大量繁殖,会疯狂的摄食水体中的藻类,而水体中藻类不足不能对水进行很好的净化,这样氨氮到亚硝酸盐的奔袭,对养殖塘口形成巨大潜在风险。

水体泥浑色:

1、在天气出现大雨过后,雨水冲刷池堤,将泥沙冲刷到水体中造成养殖水体泥黄色;

2、四月份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照射水温升高,相对水体密度减小,到了晚上气温降低,表层水向空气中散热温度降低,密度随之而增大,密度大于底层水,就会造成水体上下对流现象,如果池塘平时改底不彻底,底部腐殖质长期积累,水体对流就会把底部腐殖质带动上浮,造成水体泥浑色。

3、在进水时没有做好拦截工作,螃蟹和小龙虾养殖池塘中野杂鱼多,底栖性鱼类过多就会搅动池底,造成水质泥浑色。

下面是我们培训交流群里的一个案例:

像这种水浑情况一般有三个原因:

1.最近有下雨天气,导致下雨把塘边泥沙冲入水体,水体浑浊。这种情况可以用腐植酸钠或者沸石粉吸附沉淀一下,等待一两天沉降,水体变清。

2.小龙虾放苗密度过大。小龙虾是底栖生物,小龙虾出现应激反应时会在水底躁动不安,搅动水底,导致水体浑浊。

这种情况下,要注意小龙虾抗应激,及时补充抗应激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生命的必要元素,人类每天也需要补充大量的维生素。由于人类肠道的构造,消化能力较强,一般的维生素制造为普通的颗粒。但是水产动物,如小龙虾、螃蟹和南美白对虾等动物肠道较短、吸收能力较差,因此维生素的颗粒越小越容易吸收。国外最新的技术是将维生素制造为纳米级别的颗粒,这样水产动物的吸收率就大大提高。其次,纳米级的维生素水溶性好,无论是拌料还是泼水使用效果都要好很多。

3.水体底质不好,气温升高,底质发酵,众多有害细菌滋生。这种情况下,要注意勤改底。首先下到水里芽孢杆菌,分解一下有机质,然后改底。隔天补藻补菌,增强水体净化能力。

改底的产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目前市场上最新的技术是安全高效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改底片。过硫酸氢钾被称为第五代消毒剂,绿色安全,对养殖动物刺激小,使用无残留,目前被越来越多的养殖户认可。但是大家在选择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改底片时候要选择含量在20%以上的过硫酸氢钾。过硫酸氢钾成分含量越足,氧化性好。但是由于过硫酸氢钾较高的氧化性,含量越高越难制片。一般的小厂家很难做到。因此在选择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改底片时建议大家看清含量,尽量选择大厂家的产品。与此同时,制片技术越高,颗粒越小,作用面积越大、越均匀,效果越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