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业作为一个城市的主导产业延续千年,在中国乃至世界绝无仅有,TA以皇帝的年号命名,其瓷器受世界所青睐,古时与黄金等重等价易货,成为世界陶瓷行业的朝圣之地及手工艺之都,这就是景德镇!

景德镇有冶陶史2000多年,官窑史1000多年,御窑史600多年,“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窑”,创造了陶瓷手工业的繁荣景象。

自古以来,景德镇陶瓷的发展,独特的地理环境帮了大忙,古代多战乱(尤其是北方),所以陶瓷发展不完整,而这里四面环山,永无战乱,永享和平,再加上瓷土好,技术又好,做陶瓷的优势都在这里,四面八方的优秀陶瓷工匠,都向这块宝地聚集,正应了那一句“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

景德镇,就像一个世外桃花岛,吸引了很多热爱陶瓷的人。其实景德镇很早很早就已经有了景漂,甚至大名鼎鼎的制瓷业的祖师爷赵慨,都是初代景漂!

其实,早在东汉时,陶瓷就出现了,只是当时的陶瓷“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迩俗粗用”。

东汉 白豆瓷

到了魏晋时,陶瓷才以其温润耐用,取汉代铜器和漆器而代之。东晋的陶工赵慨在景德镇时,以个人之力大幅提升了当时的制瓷技术,因此被尊称为制瓷业的祖师爷。

赵慨,字叔朋,河北滏阳人,两晋建武元年(304)出生。他先后在闽浙赣三地任职。因为为人刚直不阿,疾恶如仇,所以为奸佞所不容,遂于永和二年(345)隐居到了景德镇。他传授越窑青瓷技艺,并对瓷胎釉配制、成型和焙烧等工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深受镇民爱戴,后人尊为师主,为佑陶之神。

明代邑人詹珊在《师主庙碑记》也有记载:镇有师主庙,建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洪熙间,少监张善始祀佑陶之神,建口厂内,曰:“师主者,姓赵名慨,尝任晋朝,道通仙秘法济生灵,故秧封万硕爵,祝侯王,以其神圣,足以显赫今古也。”

成化间,太监即原贤而知书,谓镇民岁陶,悉资神佑,乃徒庙东门外通衢东北百步许,以便祈祀,口口所也。几百年来,景德镇瓷工循着“师法先人,启迪后生”之道,为景德镇的瓷业发展做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业绩。

从此,东晋时期的赵慨和明朝的童宾以及陶瓷的发明者宁封子,被人们尊称为“三圣”,每一年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都要举行隆重的陶瓷“三圣”公祭仪式,大家有机会的话来景德镇观赏这一盛事,绝对是不虚此行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