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足协退居幕后成为管理者,各俱乐部投资人真正当家做主,这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中国足球真正实现职业化的开始。中国足球从1994年开始职业化,2003年由甲A改为中超。

10月16日,中国足协官网发布新闻通稿。通稿中明确表示,中国足协将不再持有“职业联盟”的股份。这意味着,中国足球职业化将实现真正的管办分离,走向真正的职业化。

足协这里提到的“职业联盟”,实际上就是中超公司。中超公司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其实在这之前没有人能说清楚,不过在球迷看来,这就是一个虚有其名的公司而已。为什么说是虚有其名?道理很简单,中超公司没有任何实权。按照常理来看,中超公司应该具备中超联赛的各种经营权以及由此带来的收益。但是,实际上掌握中超公司的仍然是足协,由此带来的各项收益分成,自然也是有掌管中超公司的人说了算。

中国足球从1994年开始职业化,2003年由甲A改为中超。在这25年的所谓职业化进程中,有很多的投资人进进出出,比如王健林,甚至赵本山。虽然我们是职业化,但实际上这些投资人都做不了主,简单的说就是,拿钱出来做生意,但自己说了不算。为此,有很多的投资人陆续退出,在这其中,很多投资人都在呼吁成立中超公司,让投资人真正当家做主。

在舆论的压力下,中超公司于2006年4月14日成立了,但是董事长却是时任中国足协副主席李毓毅。转了一圈,投资人仍然是打工的。为什么足协不愿意放权?因为利益。这种职业化就是伪职业化,由此衍生出很多负面的东西。当联赛的参与者不是把联赛只是打工者时,他们就会搞各种小动作。比如之前联赛产生的假、赌、黑事件,如果投资人是联赛的主人,他们是不允许出现这样伤害联赛的行为,更不要说参与其中了。

日本足球从1993年开始职业化,中国足球1994年紧随其后。在当时中日足球之间的差距非常小,甚至中国足球还占据着一点点优势。但是,经过职业化之后,日本足球突飞猛进,现在已经是亚洲数一数二的球队,甚至和很多欧美强队交锋也不落下风。日本现在能够组建起一支全部是旅欧球员组成的国家队。反观同样称为“职业化”的中国足球,25年来不进反退。二者之间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职业化的差别。

日本的职业化是从业者为了日本足球的提升在努力,中国的职业化是从业者为了利益而努力。1994年至今,多少届主席,在多少人的呼吁下,仍然能够顶住压力,坚决不放权。甚至有人身陷囹圄,其中的原因也在于利益。这届足协主席陈戌源在当选之前就曾经表过态,他会放权,让足协只是联赛的管理者。从8月22日上任到10月16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陈戌源就兑现了承诺。足协退居幕后成为管理者,各俱乐部投资人真正当家做主,这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中国足球真正实现职业化的开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