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全国首部军改题材作品、大型公益电影《我是老兵》贵州首映礼在贵阳会议中心举行。两年多的等待,这部大量取材取景于观山湖区的影片正式与观众见面。当天,观山湖区组织了复退军人代表、驻区部队官兵、镇(社区)居民代表、教师学生代表、企业代表、爱心志愿者代表、市委党校干部学员代表等1000余人现场观影。

时长100分钟的电影,跌宕起伏的剧情、感动肺腑的军旅情怀,军人为国牺牲的壮举……影片的一幕幕剧情和场景,戳痛了现场不少观众的泪点,不少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笔者采访了其中部分人员,分享他们的观影故事。

复退老兵李志勇:找到了归属感

“早在两年前,在得知电影《我是老兵》在观山湖区拍摄后,就一直非常期待。”48岁的李志勇,是1987年的老兵,目前就职于贵阳市公安局观山湖区分局。李志勇说,作为退伍军人,影片中宋楚炎饰演的退伍军人回到地方后,不适应、难融入社会的情节,他感同身受。此外,影片后半部分的两个情节,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在观看影片时,就接连哭了两次。”李志勇表示,整个电影道出了不少军人的心声,引起不少人的共鸣。

一是影片故事情节,让退伍军人有了很强烈的归属感;二是观山湖区的军创大厦,体现了不少退伍军人的心声;三是退伍军人需要保持“退伍不褪色”的传统,用一生的奋斗,捍卫当兵曾经的军旅荣誉;四是退役军人要用军人的毅力,去承担社会责任。

军人代表刘雪渊:被老兵精神所鼓舞

作为军人代表,观山湖区人武部政治工作科干事刘雪渊看完电影《我是老兵》后,他表示在感动之余,也备受鼓舞。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新老更替本是军队建设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内在需要,军旅生涯有终点,但或长或短的军旅生活却足以影响和改变人的一生。”刘雪渊说,生命中有了当兵的经历,一辈子不后悔。刘雪渊坦言,在部队学习一些技能回到社会后,可能会面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境地。不过,只要调整心态,发挥老兵精神,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在他看来,多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军人团结合作、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等不少优良作风。回到社会中,只要清醒认识自身优势,谦虚好学、扬长补短,便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只要保持军人优良品格,脚踏实地、抓住机遇,敢于迎接挑战,就一定能在新的岗位上取得成功。

教师代表邓茜:影片是很好的教育素材

电影贵州首映礼当天,观山湖区一小的200名师生前往现场观影。邓茜作为教师代表,也在其中。

邓茜说,当天前往观影的都是四五年级的学生。起初,老师们还担心孩子们看不懂。但观影结束后,完全打消了这种顾虑。“不少同学都看哭了。”邓茜说,观影结束后,不仅是老师们被深深感动,同学们也都被影片的故事所感染。

邓茜表示,影片的不少场景取材取景于观山湖,大家都很熟悉、很亲切。此外,电影的故事很接近生活,仿佛就像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一样。而作为军嫂的她,有着更深刻的感受。“作为公益电影,希望更多人都来观看。”在邓茜看来,该影片是爱国教育、拥军爱军一部难得的素材。她希望将影片传播出去,展示老兵们高贵的精神品质和家国情怀,传递有责任、有担当的老兵精神的同时,并传播拥军爱军的正能量。(杨然照 张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