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深圳,记者 徐学成 朱彦婕)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国内各行业复工复产的节奏也在加快。近日,深圳华强北街道两侧门店重新开张,广场上人流如潮,"中国电子第一街"再次重现了往日热闹而拥挤的场景。

3月9日,财联社记者通过一线深入走访了解到,市场上的内存条涨价明显,部分存储产品甚至"一天一个价"。近期,肺炎疫情持续袭扰日韩,针对主要电子元器件,市场上的涨价氛围依然浓厚。但也有行业人士认为,电子元器件的涨价主要源于"人为哄抬",原厂生产和供应受到的冲击或许低于想象。

一天一个价

3月9日下午,财联社记者来到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位于华强电子城4楼的SSD固态硬盘批发商对记者表示,"近期内存条、固态硬盘价格都有大涨价势头,像金士顿这款2400 8G的内存条价格由之前的180元涨到现在300元出头,幅度超过60%。"

image

图1:金士顿2400 8G 内存条 3月9日拍摄

戴尔专卖店店员则告诉记者:"内存条价格从2018年开始下跌,虽然去年日本限制对韩国出口后,价格曾出现小幅反弹,但整体2019年年底内存价格是比较低的,而当前内存产品价格已较年前涨了三分之一,有可能还会继续上涨。"

不仅如此,U盘、存储卡等移动存储器的价格也在上涨。"像闪迪32G的TF卡,原来拿货价格只要17块多,如今已经涨到23块",闪迪专卖店老板向记者透露,现在市场一天一个价,基本趋势是上涨的,而且每个规格不同,上涨幅度不等,越大容量的内存上涨的幅度越大。

与此同时,通过查询某电商平台的一款内存条产品的价格走势,记者发现, 2019年底至今年年初为该款产品两年以来的最低点。如下图这款威刚DDR4 2666 8G台式机内存条,近期价格已有明显抬头的趋势。业内人士周鸿分析,因为受疫情影响,大家都宅在家里,所以提升了对电脑配置的要求,从而带来需求的上涨。另一方面,此前内存条价格下跌已经低于或者接近成本价,不排除厂商借这波需求上涨趁机抬高价格的可能。

image

图2:慢慢买网威刚DDR4 2666 8G台式机内存条价格走势图

虽然价格都在上涨,但商家对囤货则持谨慎态度。有内存条商家表示,年前没有上班,现在供应较为紧张,没有囤货的现实条件。此外,作为零售中间商,可以通过提高卖价,将部分成本转嫁到下游客户。

不过,到目前为止,除了分销和零售环节出现明显的涨价现象之外,记者尚未从厂商方面获得明确的提价信息。

涨价预期持续升温

海外肺炎疫情持续升温,日韩等地的存储芯片厂商亦受到波及,市场对以存储产品为主的电子元器件的涨价预期一直处于上升态势。

而电子元器件产品的价格走势,亦是近期以来财联社记者持续关注的焦点。记者曾先后多次通过实地走访和电话调研的方式,来跟踪相关电子元器件的市场动态。鼠年春节以来,受测温设备的需求爆发性增长,电容、电阻等被动式元器件成为涨价"先锋",据财联社此前报道,上述元器件的涨价幅度早已达到了30%。

此前,财联社还独家披露了被动式电子元器件龙头风华高科(000636.SZ)暗中涨价的事实。而正是受涨价预期的推动,风华高科股价自节后开市以来持续上涨,其中,仅2月份的涨幅就接近50%。与此同时,Wind电子元器件指数阶段性涨幅亦接近12%。

但对于市场日渐高涨的涨价预期,一位资深从业者则认为,虽然日韩地区是主要的电子元器件产地,但目前为止尚未有确切的数据证明其生产确实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一方面,电子元器件,尤其是存储类的产品,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已经很高了,人工因素对生产的影响并不大;另外,三星、海力士等主流厂商在中国都建有工厂,随着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其产能受到的影响或许被市场夸大了。"

一位此前接受记者采访的电子元器件经销商则认为,涨价是市场情绪在"作怪"。在他看来,是疫情的冲击给了原厂和市场抬价的"借口",而像内存条、存储芯片、被动式元器件等产品的涨价,大多数是人为哄抬,生产、供应环节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国内任务替代厂商

尽管多位行业人士均认为,"人为因素"对电子元器件的价格影响更为明显,但从目前全球的产业结构来看,由于我国在技术含量较高的核心元器件上并无太多话语权,从而导致日韩一有风吹草动,市场必闻风涨价--这也是记者接触到的多位从业者的共同感悟。

由于存储芯片对电子产品整体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我们不妨以存储芯片为例来展开分析。存储芯片可分为闪存和内存,闪存包括NAND FLASH和NOR FLASH,内存则主要是DRAM。其中,NAND FLASH主要用于智能手机、SSD、SD等高端大容量产品,NOD FLASH则主要用于功能机、MP3、DVD等低端产品。

根据近年来的主流统计数据,目前,在DRAM市场,三星、海力士和镁光的市占率已经高达90%以上,几乎没有国内厂商的立足之地。NAND FLASH市场上,三星、东芝、闪迪、镁光、海力士为主要"玩家",其中三星的市占率就超过3成。放眼望去,在DRAM和NAND FLASH等高端市场上,几乎都是日韩厂商在主导,而国内下游厂商基本只能通过向国外厂商采购才能满足生产需求。

唯一能给予些许安慰的,只存在于NOR FLASH市场,被行业热捧的国内厂商兆易创新(603986.SH)即是这个领域的代表性本土公司,但据统计,兆易创新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不足10%。

众所周知,消费电子热潮不断推高市场对核心电子元器件行业的预期,但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等高端产品所需要的核心元器件仍然是由国外厂商掌握着话语权。国内没有替代厂商,"闻风涨价"的现象也就不难解释了。

正如电子行业资深从业人士吴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言,日韩厂家历来都由借各种理由提价的"爱好",而肺炎疫情恰好给了他们推高产品价格的"借口"--即使,他们的生产经营受到的冲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