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浉河区浉河港镇八里坡人,曾获得第二届浉河区信阳毛尖传统手工炒制比赛金奖。浉河区浉河港镇八里坡人,曾获得第四届浉河区信阳毛尖传统手工炒制比赛金奖。

作为第27届信阳茶文化节备受关注的活动之一“2019年信阳毛尖传统手工炒制大赛”,今天上午在浉河区浉河港镇稳臻茶坊举行。

信阳毛尖传统手工炒制技艺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并于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本次比赛旨在提高信阳毛尖传统手工炒制技术水平,培育和选拔一批信阳毛尖炒制技术能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断提升信阳毛尖茶品质。

本次比赛是由信阳市人民政府主办,市林茶局、浉河区人民政府、市农科院、市人社局、市文广旅局、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承办,浉河区林茶局、浉河港镇人民政府、稳臻茶坊协办。

本次大赛共有全市8个主要产茶县区的选手参加,大赛还邀请了5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分别对各位选手炒制工艺技术、茶叶成品品质指标和茶叶感官三部分进行打分评审。

5位专家分别为: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孙丹威,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副教授李适,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院长、二级教授郭桂义,信阳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吕立哲,信阳农林学院副教授王广铭。

此次大赛是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科学、规范”的原则,采用现场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选手每人配置相同规格的鲜叶原料(一芽一叶初展)500克和传统手工炒制信阳毛尖所用的成套设施,每人炒制一锅,自己烘干后,称重封存并交由工作人员密码编号,待评审。

比赛评判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满分100分,信阳毛尖炒制过程工具使用、技术动作规范合理占10%,茶叶成品品质指标测定评分占10%,茶叶成品感官审评评分占80%。

本赛奖项只设个人奖,5位评审员打分后,经综合加权统计,按总分高低依次进行排名,并对优秀选手进行表彰。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将由市人社局授予“信阳市技术能手”称号,由市文广旅局纳入“信阳毛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人才库”候选人名单,并颁发证书。

2019年信阳毛尖传统手工炒制大赛选手名单

陈启军

男,一九七八年出生,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高岭村石门组人, 信阳毛尖手把茶技艺传承者,茶乡炒茶世家长大,小时就跟随父亲及哥哥学习手把茶炒制工艺,十六岁正式开始炒茶至今。认为手工制茶就是“火”的技艺,每道程序都需“玩火”到位,方可得到一杯芳香四溢、甘甛可口之佳茗。

张小东

44岁,汉族,信阳市浉河区东双河镇保民村人,信阳市浉河区元贞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何延新

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镇白庙村人,16岁开始炒茶,现已从业42年,制茶技艺纯熟精湛,2018年评为浉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袁德力

浉河区浉河港镇八里坡人,曾获得第二届浉河区信阳毛尖传统手工炒制比赛金奖。

袁德权

浉河区浉河港镇八里坡人,曾获得第四届浉河区信阳毛尖传统手工炒制比赛金奖。

何青山

2011年加入车云顶峰茶叶专业合作社,多年来从事手工信阳毛尖炒制工作,并任车间主任职务,2018年参加信阳毛尖手工大赛,并获奖,2019年参加遵义红全国手工大赛,获优秀奖。

罗进

2011年加入信阳市浉河区车云顶峰茶叶专业合作社,多年从事手工信阳毛尖手工炒制工作。获得第四届浉河区信阳毛尖传统手工炒制比赛金奖。

吴富坤

浉河区吴家店镇人,无峰顶茶场场长,2010年彦远牌信阳毛尖获得中绿杯金奖。

杨源露

男,出生于1965年。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乡易庙村村民,种植,加工茶叶已有三十余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