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敢和男生打架恰恰說明那個時代女性意識的崛起,他很早理解父母恩威並施的原因也爲她成爲陪伴父母最久的孩子的鋪墊,他耳濡目染學會了母親的伶牙俐齒讓其成爲自己童年的利器。當父母成爲了紀伯倫詩詞中我們的父母,難道我們就可以理所當然的遠走高飛,任兩位年老的伴侶互相依偎,我們難道就真的不能從童年的陪伴過渡到習慣的陪伴。

今年國慶正逢外婆八十大壽,回到自己最熟悉的家鄉,喫着最可口的飯菜,躺在牀上了無牽掛地看着電視劇,一部近五年來重播率不斷上升的《父母愛情》成了我的心頭好。劇中郭濤和梅婷默契的配合自不用多說,一衆老戲骨的加持更是給這部劇錦上添花,而整部作品中有一個人物頗受爭議卻深得人心,那就是“理他娘”——江亞菲。

1.“假小子”的童年

童年江亞菲絕對應了她姑姑的那句話:“上輩子是不是託生錯了?”男同學欺負自己弟弟,她可以直接上去揍他;一羣人湊在窗邊看熱鬧,她可以一己之力將其轟走;王海洋站在房頂調侃“花棒”,她可以一句“單棒,還在你媽肚子裏”懟的對方啞口無言。

可能你覺得她就是一個蠻橫不講理的混不吝,其實不然,在她“假小子”的童年保護傘下,實則是比兄弟姊妹更早察覺成年世界的敏銳。他敢和男生打架恰恰說明那個時代女性意識的崛起,他很早理解父母恩威並施的原因也爲她成爲陪伴父母最久的孩子的鋪墊,他耳濡目染學會了母親的伶牙俐齒讓其成爲自己童年的利器。

由此可見,童年的“假小子”無疑是五個孩子中最有主見的那一個。

2.外強內柔的青春期

很多看過《父母愛情》的觀衆可能會認爲青春期的亞菲簡直是一個碎碎念,誰家有事情都喜歡八卦一下,父母出現矛盾總是她第一個調侃,就連王海洋和自己的表姐在一塊看風景都會被她一通數落。最要命的是她是家裏唯一敢和爸爸、媽媽還有姑姑三股勢力直接硬剛的小鋼炮。懟天懟地懟空氣,說的就是江亞菲!

可是,冷靜下來分析這個女孩子,她的每一次“雄辯”都似乎有那麼一點玄妙。

父親老家的“兒子”突然造訪,其他幾個孩子都表現的較爲平靜,只有亞菲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歇斯底里。無論是面對姑姑還是悶悶不樂的父親,她都是一副得理不饒人的姿態。起初會覺得她很少教,可後來才發覺她是在替失望的母親控訴,全家上下的平靜在她的世界裏不可理解,她想用自己真實的情緒來幫助母親發泄,也讓自己的不滿得到宣泄。

慢慢地隨着劇情的推進,你會發現她的每一次逗貧恰到好處:父母打情罵俏的時候,她適當的潑點冷水調節一下;父母鬥嘴的時候,她會對理虧的一方盡情調侃,讓另一方心疼;父母冷戰的時候,她還會時不時騷擾父親,讓他不得不關注母親。

說到底,亞菲外表的大大咧咧和每一次呈現的效果其實是她高情商的結果。王海洋臨走時她眼含淚水的不捨,母親出走時她因爲父親毫無回應的憤怒都是她最純粹的反應,也證明了這個女孩兒的通透與豁達。

3.成爲習慣的陪伴

成年後的亞菲選擇留在了島上,她沒有大哥二哥的軍人夢,也沒有妹妹的作家情,她甘願做那個陪在父母身邊,每天碎碎唸的“老閨女”。

父母退休了,她可以陪着回老家串親戚;父母吵嘴了,她還可以像小時候那樣調節打趣;和母親發生分歧了,她同樣會毫不留情的據理力爭;自己的弟弟一事無成開始埋怨父母的時候,她更是替母親發聲,維護這個家庭的平衡。

父母雖然嘴上說着希望她趕緊嫁出去,可當女兒真的嫁到別人家的時候,哪怕住的很近,他們依然是有一絲不捨,那種五味雜陳也只有做了父母后的未來的你我纔會有所察覺吧。

說白了,亞菲就是中國父母最需要的那種子女,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亦或是未來,這樣的“孝順”都是來之不易,彌足珍貴的。因爲真的不是每個家庭都能獲得如此長久的熟悉的陪伴!

題外話:

有時候我也在反思:獨生子女真的可以成爲我們遠離父母的藉口嗎?社交軟件的可視化真的能代替回家的無言陪伴嗎?我們與上一輩真的就不能在嬉笑怒罵中共度餘生嗎?

很多人用紀伯倫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來鞭策當代的父母,可又有多少年輕人反問這首詩呢?

當父母成爲了紀伯倫詩詞中我們的父母,難道我們就可以理所當然的遠走高飛,任兩位年老的伴侶互相依偎,我們難道就真的不能從童年的陪伴過渡到習慣的陪伴?

這是留給當代中國家庭的一個需要和解的問題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