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1964年10月16日

在新疆罗布泊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代号596)

爆炸成功!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为什么第一颗原子弹代号是596?

↓↓↓

而在国庆热映的电影

《我和我的祖国》中,

其中一个故事《相遇》,

反映的就是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历史。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剧中张译饰演的高远,是参与原子弹研发项目的科研人员。在一场实验室意外中,他不幸因核辐射而身染重病,渐渐发展为不治之症,随时都有去世的可能。10月16日当天,他偷溜出医院,坐上一辆公交车,却偶遇了自己三年来都未曾联系的女友。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他们是一对恋人,此时却不能相认——不仅因为小伙子是参加原子弹研发的工作人员,必须要保密自己的身份;更因为自己时日不多,唯有隐瞒才是最好的选择。一个口罩,遮住了一腔不能言说的委屈和遗憾。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身已许国,难以许卿!

那个年代,为了祖国事业,

为了保密,真的什么都可以牺牲!

唯有祖国的利益,不能牺牲!

而《相遇》中张译的原型就是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背后,既有我们现在熟知但在当时隐姓埋名的科学家,也有千万普通科技工作者。在研究原子弹并将其成功引爆这个长长的链条上,他们是各个环节的“操刀者”、亲历者。

他们隐姓埋名

他们中的许多人,如钱学森、郭永怀等都在国外学有所成,拥有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但为了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冲破重重障碍和阻力,毅然回到祖国。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邓稼先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邓稼先在接受了秘密研制原子弹的任务后,离开了家,离开了孩子,隐姓埋名28年。一次实验中,他不幸受到核辐射,身患癌症。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邓稼先与妻子许鹿希、孩子们的全家福

在与妻子团聚后仅一年,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在北京逝世,终年62岁。临终前,他最后一句话是对他未完成的使命的惦念: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王淦昌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王淦昌

邓稼先的老师亦如此。1960年,53岁接受国家秘密任务,改名为王京,隐姓埋名28年。一年除夕夜,他与邓稼先在帐篷里相互敬酒,邓稼先对他说:“叫了王京同志几十年,叫一次王淦昌同志吧!”言毕,两个人抱头痛哭。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王承书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王承书

女科学家王承书,提出适用于多原子气体的推广的玻尔兹曼方程,即“WCV”方程。从研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起,隐姓埋名30多年一直到去世。

在她笔记的扉页里,有一张已经发黄的字条,上面写道:“在无论任何条件下,坚决完成党交给我的任何任务,在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于敏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于敏

于敏为了研制“两弹一星”,隐姓埋名几十年,连家人都不了解他们具体从事的工作。他说,“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

他们一丝不苟

惠钟锡、高深、韩云梯三人是主控站实施起爆的主要人员。在倒计时10秒钟以内,如果装置出现异常,惠钟锡和高深就得立即示意韩云梯按“刹车”按钮,全场叫停。

联试过程中,韩云梯发现原来的主控台设计不合理,其中紧急刹车按钮需要监视台下令才能操作按下,反应时间只有六秒,很不保险。他建议紧急刹车按钮改装在监视台上,可以增加保险系数,最终这个想法被采纳。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韩云梯

当蘑菇云腾空而现时,韩云梯没能像同事们一样,在第一时间去欣赏蘑菇云,而是独自完成了余下的几个程序后,才走出主控制站,与现场指挥拥抱在一起。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技术人员的每个操作步骤、每个动作都是反复演练,甚至拧螺丝钉应该拧上几圈都要烂熟于心,安插雷管、引爆的环节就更不必提了。

第一颗原子弹是如何引爆的

↓↓↓

他们不畏艰难

在国家经济最困难的时候,远在新疆罗布泊的核试验基地更是雪上加霜。罗布泊本来植物就很稀少,可以吃的如榆树叶子沙枣树籽,甚至骆驼草,几乎都被他们拿来充饥了。

科研人员每天就餐后走出食堂都说还没吃饱,但一回到研究室就立刻开展工作。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科研人员用计算尺、算盘进行理论计算工作。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饥饿难耐的时候,有的人拿酱油冲一杯汤,有的人冲一杯糖水。“加餐后”立刻又埋头科研工作。

最终,我们用事实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原子弹技术,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激动的科研工作者

用邮票,铭记“两弹一星功勋奖”

他们一生为了国家隐姓埋名,“以身许国”将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专业,很多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为了后世子孙不再受到“核威胁”而努力奋斗。在1999年,新中国颁布“两弹一星功勋奖”我们才有幸知道这份“很长”名单:

王淦昌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邓稼先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赵九章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郭永怀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朱光亚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钱三强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钱学森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姚桐斌、钱骥、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墀、彭桓武、黄纬禄、王大珩、屠守锷、陈能宽、任新民、程开甲、王希季、孙家栋、周光召、于敏... ...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这个花费515g黄金打造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的奖章,在我们眼中,那是至高国家荣誉,而在他们那一代眼中,不过就是一斤多金子而已,用郭永怀先生的妻子李佩先生的话,“我们那一代人,出国就是为了回国,回国就是为了强国”。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关于第一颗原子弹,你不知道的还有这些

机密核试验 筹备设备也要秘密进行?

千百年来,荒无人烟的罗布泊,连动物都不愿靠近,正是核试验的理想场所。而将在此进行原子弹爆炸测试的中国科研人员们,一开始就面临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实验设备哪里来?

苏联专家在撤走前只留下了一小部分资料。对于第一次准备试验的中国人来说,核测试技术中的诸多细节,都还只是未知的空白,而我们自己也还根本无法研制生产所有的设备。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图片:我国自主研发核试验设备)

此时,中国正在研制核武器的消息,已经传到了海外。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了严密的封锁和禁运。中国进行原子弹试验所需要的上千种仪器和设备已经不可能通过正常渠道从国外购买了,只能秘密采购。

在这种时刻,外国友人提供了大量帮助。他们利用自己外国人的身份,从英国等地,为中国研究机构购买了许多禁运、禁售的测量仪器,并帮助带入中国。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图片:外国友人从英国等地为中国研究机构购买设备)

而国内的科研人员,也马不停蹄地在各地努力搜集相关零部件,只要核试验能用上的,都不辞辛劳地找了过来。不久,科研人员也慢慢开始自主研制生产部分设备。

最终,靠着秘密采购、各地搜罗与自主生产,我们攻克了在实验设备上的一道道难题。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图片:1964年初三万三千吨器材设备陆续抵达罗布泊)

1964年初,从全国各个地区的科研机构、工厂运送来的三万三千多吨器材设备,以及数千名研制人员,陆陆续续抵达了罗布泊的核试验场区。前期的筹备工作完成之后,新的战役即将打响。

42度火炉 防护服中呕吐怎么办?

夏季的罗布泊是一个巨大的火炉,气温最高达四十二摄氏度以上,灼热的气浪令人窒息。而核爆炸试验产生的巨大核辐射与核污染,也时刻笼罩着这片火炉。

尽管如此,试验人员也必须进入试验场,从爆炸试验中取得精准的测量数据。为了保护试验人员的人身安全,每位试验人员都要身穿防护服进入试验场。

胶质的防毒面具密不透气,整套防护装备重达两公斤,在热浪滚滚的试验场中,测量人员只要穿戴半小时以上,就面临着晕倒的危险。而取样时间却需要长达四小时。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图片:核试验厂区人员进行防化训练)

为了适应防化服,所有测试人员每天都要进行适应性训练——穿戴防化服四个小时,这也是对人的体力与耐力的极大考验。在这种训练过程中,一旦出现不适应的呕吐现象,那也只有硬撑着,因为防护区不能脱下防化服。

当年的测试人员如今回忆说:“有的吐了,吐了再吞进去,这样的情况。当时的战士,没有一个战士打退堂鼓的。”“那时大家脱下衣服一倒水确实有两斤,两斤水,汗水,倒出来的。”

在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工作之下,1964年10月13日,首次核试验委员会召开会议,参与人员一致认为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可以进行正式试验。

身处北京的周恩来总理和位于罗布泊基地的张爱萍总指挥,同时守在电话的两头,试验人员们也紧张地等待着这个期待已久的伟大瞬间。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图片:1964年10月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联、英国 、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中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了核试验的成功,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中国的速度为世界之最

美国用时7年3个月

苏联为6年3个月

英国为4年7个月

法国为8年6个月

而我国仅用了2年8个月

70年来

是他们

在奋斗的过程中

创造着越来越多值得铭记的“第一”

向无名英雄致敬!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