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综上所述可知,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尚未进入人体临床试验,网传“陈薇院士注射第一支新冠病毒疫苗”的消息是谣言。经核实发现,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的确有了进展,但各大媒体均未发布过有关“陈薇院士注射新冠第一支疫苗”的消息。

别再传了!

近日,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谣言仍然不少。

“湖北产地的水果不能吃?”

“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例的治愈率基本为零?”

疫情防控期间,

提醒广大网友,

切勿被谣言混淆视听,

请从权威渠道获取信息。


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例的治愈率基本为零?


专家表示,危重型病例经积极治疗,仍有望转为普通型、轻型病例,甚至治愈出院。


新冠肺炎北京重症救治专家、北京地坛医院院长李昂表示,针对部分重症患者,北京市定点救治医疗机构根据重症病例临床表现,实行一人一策,中西医并重,有针对性地进行对症治疗;此外,在安全防护到位的基础上,通过给予患者有创治疗,开放气道,及时清理气道分泌物,临床和医技科室密切配合,随时提供影像和技术等支持,重症病例得到有效救治。


第一支新冠病毒疫苗研制成功且被注射?


近日,一张配文为“疫苗第一针,院士先试”的图片出现在社交网络上。该配文声称,“第一支新冠病毒疫苗,今天注射到发明人陈薇院士左臂。专家组7名党员也一同注射。”


别再传了!


经核实发现,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的确有了进展,但各大媒体均未发布过有关“陈薇院士注射新冠第一支疫苗”的消息。实际上,疫苗的研制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针对疫苗研发情况曾表示,预计疫苗最快将于4月下旬左右申报临床试验。


据中科院所属《中国科学报》3月5日报道,疫苗“亲身试验”的前提是“进入临床”。而关于疫苗研制的最新进展情况,陈薇院士在央视《新闻联播》3月3日晚间播报中表态“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正在研制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推向临床、推向应用”;《解放军报》3月6日刊文《疫苗研发滞后困局有望破解》,报道称,“我国科研人员正在日夜兼程、多法并举推进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工作”。


综上所述可知,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尚未进入人体临床试验,网传“陈薇院士注射第一支新冠病毒疫苗”的消息是谣言。


湖北产地的水果不能吃?


近日,网传消息称:疫情发生以来,不少人谈鄂色变,面对脐橙之乡湖北秭归17万吨滞销脐橙,众多网友表示有心助农但担心传染不敢购买。


别再传了!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柑橘院士”邓秀新表示,通过科学防疫,严格品控,湖北出来的水果是安全的。果蔬是不可能与人传染的,不要对湖北水果歧视。3月2日,首批8万多斤秭归脐橙已经发往全国,全程实现“云品控”,从农户采摘到加工,全程监控。


红外线测温仪伤眼,会造成永久伤害?


最近,一条消息在网络中广泛传播,声称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检测体温最好测试手腕,如果红外线测温仪频繁照射到眼睛会伤害视网膜,轻则会引起眼球的玻璃晶体混浊及白内障等眼病,严重的会产生眼底黄斑变性。如果测颈脖,因为靠近甲状腺,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祁海燕表示,红外线强度较大会对眼睛有一定的刺激和损害,严重的可引起白内障、视网膜损伤,甚至失明。眼睛对于波长小于1.5微米的红外线有一定吸收作用,如果直接照射眼睛,可使眼球中的液体因吸收短波红外线而发生反应,引发眼病。“但是,市场上的红外线测温仪并不发射红外线,发出的红光是为了方便定位,其工作原理是靠接收人体散发热量中的红外波长来测量。”祁海燕说。


有CN95认证的车可以防新冠病毒?


近日,网上流传一条“许多车企推出类似N95口罩功能的空调滤芯,标榜对直径0.3um的颗粒物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能够有效过滤新型冠状病毒”的信息。


别再传了!


CN95认证规则的推出对于规范汽车空调滤清器过滤效率,促进行业提高空气过滤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汽车空气净化系统有着积极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车企将通过CN95认证的空气滤清器与N95(KN95)口罩效果等同起来,甚至宣称其车内防护级别高于N95口罩效果,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副教授陈潇凯认为,汽车空调滤清器和口罩这两种产品的特点、使用属性和产品标准均存在显著差异。从产品标准来看,对于口罩,采用氯化钠气溶胶作为测试介质,并规定应具有将所发生颗粒物的荷电进行中和的装置(GB 2626)。而对于CN95认证规范(汽车空调滤清器过滤等级 CAC-PV18-019:2020),其所采用的测试介质是A2矿物质粉尘,并且不要求有荷电中和装置,这就导致了两类测试规范得出的测试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冠状病毒直径约为80-120nm,更适合采取0.3um的氯化钠气溶胶作为测试介质。因此,通过CN95等级认证的空调滤清器不能直接与N95口罩等同,两者不具有可比性。


从产品使用属性来看,佩戴口罩的关键在于和面部的紧密贴合,也就是不漏气,而汽车的使用有其特殊性,车辆使用过程中必然存在开关车门、车窗等动作,这将使车内密闭性发生剧烈变化,并且除了空调进气口,病毒还有可能通过车门和风窗玻璃等处的缝隙进入车内。因此,不应轻信所谓的“N95汽车”能够防病毒,按照医用N95使用规范,要求频繁更换,但车用系统的滤清器也不可能实现频繁更换。


此外,片面追求过滤效率等级高的空调滤清器,会降低空调通风量,也会对空调滤清器使用寿命和保养成本造成影响。总之,汽车消费者和用户不应寄希望于带N95的汽车空调系统能够防范病毒,而应该采用其他可持续的技术手段进行杀菌防毒,在驶经病毒高风险区域时还是应侧重做好个人防护。


​来源:惠州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