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懸尾、強迫游泳和社交競爭挫敗等負性壓力條件下,採用化學遺傳學方法凋亡或抑制內側前額葉CRF神經元,可增加小鼠的被動應對行爲。研究表明,在長期社會競爭失敗情況下,百分之八十的小鼠都表現爲“易感型”,採用化學遺傳學的方法,選擇性激活內側前額葉的CRF神經元,可顯著增加小鼠的主動應對行爲,“抵抗型”小鼠的比例大大提高。

(原標題:面對壓力選擇戰鬥或逃跑?科學家找到腦內關鍵神經元)

科技日報訊 面對壓力每人都將做出選擇:是主動應對還是被動迴避。這種抉擇能力的腦的生物基礎是什麼?這個著名科學問題簡稱爲“戰鬥或逃跑”選擇。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周江寧研究組歷經8年研究發現:在各種行爲挑戰情景下,內側前額葉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F)神經元,是決定選擇“戰鬥或逃跑”的神經生物學基礎。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神經元》期刊。


科研人員採用基因操作小鼠結合行爲學、藥物遺傳學和在體顯微成像等技術,首先確認了內側前額葉的CRF神經元爲一種抑制性的中間神經元,並與椎體神經元構成神經環路。研究表明:在處於負性壓力下,小鼠採取主動應對行爲時,CRF神經元活性增強。在懸尾、強迫游泳和社交競爭挫敗等負性壓力條件下,採用化學遺傳學方法凋亡或抑制內側前額葉CRF神經元,可增加小鼠的被動應對行爲;而CRF神經元的激活則促進主動應對行爲。

個體長期處於負性壓力下,仍可維持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穩態,稱之爲對負性壓力“抵抗”;而在長期負性壓力下,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穩態,則稱爲對負性壓力“易感”。“易感”的個體發生壓力相關的心理、身體功能紊亂或精神疾病的風險會增加。

研究表明,在長期社會競爭失敗情況下,百分之八十的小鼠都表現爲“易感型”,採用化學遺傳學的方法,選擇性激活內側前額葉的CRF神經元,可顯著增加小鼠的主動應對行爲,“抵抗型”小鼠的比例大大提高。且該效應具有較長的持續性。

這一發現推動了對“壓力應對行爲抉擇”這一重要科學問題的瞭解。併爲改善或治療負性壓力相關紊亂和疾病,提出新的思路和途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