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全媒采访团走进“农业硅谷”杨凌。

西部网讯(记者 马晴茹)201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1周年。10月31日,奋进新时代,追赶超越新陕西,全媒采访团一行继续深入杨凌,了解其现代农业建设,看看现代农民是如何种地的。

据了解,杨凌是中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区,也是全国唯一的以农业为特色的自贸试验片区。虽然它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却能充分发挥农科教资源优势,在构建信息化、社会化、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推动农科教、产学研密切结合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示范推广效应。

园区中袋装基质“营养枕”栽培的辣椒。

记者了解到,从1997年成立示范区到2017年,杨凌GDP从3.83亿元增长到141.27亿元,增长了35.9倍,人口数量由9.2万上升到24万,城区面积从22平方公里扩大到35平方公里,累计培养了农业类科技人才6万多名,取得科技成果5000多项。

杨凌农士达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汤新国说,他2010年在杨凌示范园区进行职业农民培训,带领29户农民成立了杨凌农士达果蔬专业合作社,如今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30亩,农户也由原来的29户发展到91户。

目前在园区已建成的107栋现代化日光温室里,应用了双拱双膜新式大棚、袋装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灌溉、以生物源农药为主的绿色综合防控、植物碳基营养肥施用等5大核心技术。“通过职业农民培训,调整产业结构,用标准化的生产来提高水果品质,通过技术创新等方式,真正做到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

记者团正在参观园区中种植的瓜果蔬菜。

随后,采访团一行来到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园区负责人马新世告诉记者,园区主要应用32技术,核心是营养枕栽培技术,通过减70%的水,减80%的农药,减80%的化肥,主要目的是让土地在休养中进行农业生产,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把植物种在农家肥上。“技术运用后瓜果产量可以提高20%,比如西红柿一般情况只有4层果,通过我们的技术可以达到8层果,重点是让农民能学到技术,会发展会经营。”

作为“农业硅谷”的杨凌,11月5日将迎来第25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据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刘天雄介绍,杨凌农高会已经成功举办24届,也获得了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全国5A级农业综合展会认定,品牌价值871.19亿元,是全国展会中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

记者了解到,这届农高会的主题是“新时代 新驱动 新农业”,将通过4个室内展馆、4个室外展馆,3个参观区进行成果展示,有来自多个国家、多个省市的企业参展,共安排了国际合作交流、论坛研讨、展览展示等七大板块内容、60多项活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