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点音乐·感受心境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焦虑抑制剂 惘闻 - L&R

我要沉沉地睡去

然后活在梦里

你的或我的

01

这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它不应该是。

你知道生老病死是常事,是一个生命的自然规律,可当它被放在时代背景下时,好像就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这些人逝去了,提醒着我们这个时代正在收网结束。或许比这还悲观的是,它不是将来时,而是过去时。你眼里的那个时代,一直在你心里视为珍宝的记忆,早就结束了。

当你在新闻里得知李咏与金庸连着两天去世的时候,你才意识到,在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人,正在失去。

你想起了和他们有关的记忆,零零散散的,你试图把时针拨回到每一个与他们有关的节点上,你开始回忆那个时间段的你在干嘛,是什么身份。

你会发现,和这些人有关的记忆都只发生在过去。即使长大后你总能在春晚上看见李咏主持,但其实你只记得“非常6+1”这个熟悉的片段。

当你不再能每天都见到这些人时,当你的生活里住进了另一批人时,当你周围的环境改变时,你眼里的时代,就已经结束了。

那些属于这个时代的人的逝去,只是一个又一个落入湖里的石子,每掉落一个,湖面上就会荡起一层水花,有时候它们连续掉下去,水花就会更大。直到石头掉落的够有力,水花荡起的够大,站在岸边的人才注意到,石头陨落很久了,而湖水早就浑浊了。

万物总是这样,荡起涟漪后,终究石沉大海,消失于表面。

02

与你童年记忆有关的人都不在了,有的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有的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今天发生的事,让你感慨这个时代要结束了,你无法预知下一个事件会什么时候发生,等到那时,你会又一次地感慨,这个时代真的要结束了。等到很久很久以后,或许也用不了多久,你后知后觉,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

你告诉我,它到底什么时候能结束,到底哪一个时刻你才能承认它结束了。

你应该承认,它早就结束了。

一个博主说“时代早就结束了,我们不过是在逝去后的时光里惯性恍惚。”

我承认这件事。

在你还没有意识到它有这个趋势的时候,它已经生长在我们的记忆里了。而你此时此刻正面对的是,另一个时代。

一个让现代人十分慌张、十分茫然的时代,但也是一个人人都倡导明天会更好的新时达。

这他妈是好事啊,是好事吧,你说呢?

03

我初中的时候很喜欢黄家驹,那时候喜欢把Beyond乐队当成是自己的精神信仰。在那个身边同学还喜欢当时的流行歌手时,我沉溺在20世纪的光辉时代里。

我那时候特别爱讲有关Beyond的事,用现在的话来讲,当时我就是在无脑吹。我听惯了别人对他们的赞美之词,“殿堂级摇滚乐队”“打破世俗 不妥协”“打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光辉岁月”。对于少不经事的我来说,这些赞美就是神级别的存在,我将他们视为特别神圣的东西,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但事实上我不是很能听出他们想表达的愤怒与抗争,我只能从旋律与节奏中感受到那种力量,重金属的力量,这也只是因为听觉更容易带给我直观感受。

吸引我更多的是,黄家驹的个人魅力,它对所爱事物的偏执,对那个时代的抗争,对主流观点的质疑,对一切空洞事物的拒绝。

那是一个崇尚励志的年代,所以我对这个与时代有所对抗的乐队充满兴趣。

在我了解到他们时,这个乐队已经解散很多年了,乐队的灵魂人物黄家驹也早已与世长辞。而这一切都是上个世纪发生的事,听起来离我很遥远。

属于他们的那个时代早就结束了。

在我认识到他们时,我发现我找到了一个走进当初那个年代的机会,我以为那个时代对我来说才刚刚开始。可当我得知他们在我知道之前就已经逝去的时候,我发现或许那个时代早就结束了,它不会因为我认知能力的发展而改变它运转的轨迹,一切都只是我的想象而已。

我在21世纪怀念20世纪里的人,我以为的时代只是我想象出来的,就现实情况而言,它没有在我的生命里存在过。

这么说来,我喜欢黄家驹也很像那个年代的事,这份热爱也留在了那个年代。

04

时代到底是怎么划分的?这事好像没有准确定义,一切就以你心里的标准为标准吧。

眼下这个时代,让大部分人很慌张、很茫然,甚至是麻木,愤怒且挣扎的仅是小部分。

换句话讲,它是一个和你小时候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我们暂且用时代更替来描述它。如果你觉得这是倒退,也未尝不可。

承受能力不抵灾难发生的速度,思考能力不抵社会新闻发生的速度,享受快乐的时间远远少于面对下一个悲痛的时间……喜大普奔的日子很少,可糟心的日常却接二连三的向每一个人砸来。

生活在这里的人,匆忙逃窜,他们十分想要逃离现实生活,一头扎进自己给自己构建的精神世界。那里是个乌托邦,靠理想主义就能吃饱饭,哪有什么竞争与争抢,现实世界里的尔虞我诈都是不存在的。那里是一个迷幻的世界,正是因为太美好了,所以它不可能存在。

我们的生活环境里,什么时候允许“美好”长久地存在过?

当《奇葩大会》在节目里探讨“键盘侠是不是侠”这样的辩题时,我们会发现,什么时候互联网上的网民都可以拿来被探讨他们的身份所在了。这个一开始只是一个账号的存在,最后竟然会演变成能够轻易左右舆论导向的舵手。

这种力量不容小觑,你可以把在现实生活里的愤怒转嫁到网络新闻里的主角身上,当人人都狂怼的时候,你甚至可以不用明确事实真相,就不假思索地就扔出名叫“正义感”的炮弹。

05

这事说出来太让人难过了,可越发展,这事就发生的次数就越多。

网络上事情反转的例子还少吗,我就是特不能明白一出事就在网上伸张正义的网友(只是指不经思考瞎跟风的沙雕)。为什么现在“思考”这事变得那么难,好,不思考也可以,但是“发表言论”的成本已经低到没有底线了吗,大概真的有人以为自己的一句谩骂不会影响什么,但上千个人这么想的时候,你就知道你那句无脑言论的可怕了。

风气是会弥漫的,无论哪一种。当你生活在乌烟瘴气的环境里时,要么就把自己也变成乌烟瘴气的物种,要么就自己憋死,要么就抗争,抗争,抗争到底。

第一种就是被这个时代裹挟的人,顺着水流走总不会那么快死掉;第二种成了这个时代里最麻木的人,他们明白是非却默不作声,因为深知挣扎的无意义;而第三种就是这个时代里清醒的人,却也是很多人眼中的傻子,他们不甘于这样溃烂,厌恶这种令人窒息的环境,他们要抗争,必须抗争,即使毫无头绪。

没有好坏之分,哪一种都是生存,在这个时代里,要么融入要么退出。

就目前来看,退出比融入难。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啊,是全面小康社会啊,这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全员恶人,不对,是全员不落。你谈退出谈个什么劲啊,有人在乎你这一套吗。

给自己假想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假象破灭之后,你会更加痛苦地回到现实里,然后强迫自己微笑着面对每一次暴击。

因为你生存在这个时代啊,因为你和其他人一样啊,你不是什么天选之子,你就是一普通人,做着不普通的梦,哭啊喊啊,然后慢慢地习惯了。

06

有人这么问“关键是,你在你的时代,又能留下什么”。我看到一个答案,瞬间就笑了,然后就很想哭,“一起学猫叫啊”。

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流行的文化吗,我知道一定不是这样的,可它给人的第一反应就这个了,一种洗脑式的传播,让所有人都被侵蚀。

这事也没有好坏,存在即合理,大部分人都这样,所以这个时代也成了这样。

还有人说“我什么也不留,我为什么要为这个时代留下东西”,这是愤怒还是无奈,还是一种自我提醒。

大概也不代表什么吧,就只是一句话而已,何必当真。伟人自有人当吧,你我皆平凡人,靠一点东西慰藉。

但我们不能停止思考,即使你没有改变世事的能力,但也要有不被世事所侵蚀的意志。我们不应该成为时代的被裹挟者,我们要主动出击,即使石沉大海,但至少可以让你的每一次抗争都掷地有声。

没人规定这世界无意义的事就没必要去做,完成它本身就是意义所在。你冷静一点,多思考一会儿,就是对这个时代最好的回击了。

与其这样探讨时代的问题,不如把一切都归咎在自己身上。到底是时代变了,美好结束了,还是你自己想多了,没有习惯告别,以为任何事物都可以活在过去。

其实结束了也好,至少能够保留住那些有关于美好的想象。

别再给过去那个时代增添不愉快的记忆了,就让它结束吧,结束在某个夏天,结束在某个夜晚,结束在某个人逝去的时刻,结束在你清醒的那一天。

07

或许80后的他们,在感慨时代要结束,感慨自己很慌乱的时候,我们还在无所畏惧心无杂念地成长。时间往前走了,换了一批主力军,就像此时此刻身为90后的我们,时代又一次地结束了,那批开心地成长起来的孩子,也难逃慌乱的现状,与此同时,一批00后出生的孩子正在无忧无虑地成长。或许未来的他们,也会意识到时代已经结束。

或许结束的不是时代,而是过去的你自己。

你该正视眼前的自己了,你要习惯告别。

不妨我们听听狄更斯在《双城记》里的话。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或者换句话说,“每个时代都是最好的时代”。

你说呢,万一有惊喜呢。

年轻人呐

想哭就哭吧

想笑就笑吧

时代变了

但它永远都是属于你的时代

本文作者@崔紫剑先生

-往期文章-

告别|金庸离世,重听大侠们的主题曲

信仰 | 面对美国人的威胁,他回答:我必将效忠中国人民!

每日一歌 | 红军最强大

-End-

微博@西野_Northwest,转载请后台留言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