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宁波人,我们每天都在吃的大米,发源地竟在这里!

939《探索宁波之最》庆丰收系列活动,今天探索小分队来到了余姚河姆渡:

家家打谷趁霜晴

秋收的氛围正浓,我们走进河姆渡,那里的稻田整整齐齐,稻谷颗粒饱满,农民正忙着收割水稻。大约在七千年前,生活在河姆渡的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人工种植水稻的技术。河姆渡水稻可以说是中国水稻发源地,我们走进河姆渡农田,体验秋收的喜悦。现在河姆渡全镇有1万2千多亩,其中100亩以上大户7家,50亩以上大户28家,据了解,今年水稻亩产有1300斤。

深深浅浅的黄色镶嵌在星罗棋布的村庄中,宛若一匹匹色泽鲜亮的绸缎,不需要任何动作和语言,只这样静静的,就让人觉得无限欢欣。

稻田远看如诗如画,近观也定是别有一番风情。

近观稻谷看到的是付出与回报,汗水与喜悦,以及充实与希望。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片土地从来都是那样的慷慨,给予劳动的人们丰厚的馈赠。

939主播心悦带大家去稻田啦!↑↑↑

农户水稻收割现代化运行

大约在七千年前,生活在河姆渡的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人工种植水稻的技术。现如今,听,割稻机的声音隆隆响,看,随风轻舞的稻谷黄灿灿,这不恰是一幅美丽的田园秋收图吗?

割稻机工作ing↑↑↑

稻叶尖尖如剑似箭,守护着千千万万颗谷粒,我们每天相依为命的白米饭就脱胎于此。稻谷收割后,接下来该怎么做?

心悦手工割稻&割稻机割稻↑↑↑

水稻收割后的现代加工技术

稻谷在收割之后,要先脱去其中的水分。在河姆渡,不少人家还保留着人工翻晒稻谷的习惯。明媚的阳光下,饱满如玉的谷粒铺开,如同闪闪发光的金子,骄傲地诉说着它千年来的故事。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晒谷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大批量的生产需求,使用稻谷烘干机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人工与机械、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时代,不同的方式,一样的结果------黄金谷粒香满仓。

水稻后期加工↑↑↑

河姆渡博物馆

在河姆渡博物馆,我们看沉睡了七千年的稻谷。在上世纪70年代,当人们刚刚发现这些稻谷的时候,它们色泽如新,在黑色的泥土里闪烁着金光,稻谷在接触空气的刹那变成了黑色,现在就在河姆渡博物馆珍藏。

出土稻米、日出而作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时更替中隐藏着一套严密的历法,我们依此生活,我们的祖先也是。

走进河姆渡,秋收不仅仅是丰收的喜悦,更是水稻文化的传承与绵延。

丰收景象↑↑↑

编辑:黄进、婷婷

活动特别鸣谢:

奇瑞新能源汽车

悟念茶馆-悟念茶馆,找回一颗不赶路的心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