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丛林有公主》中就描写了这么一群“生存狂”:他们肆无忌惮地杀戮动物、摧毁家园,但为了抵挡动物的侵袭和灾难的摧残,在悬崖峭壁中建造了一个人类的“狂欢地”——九层楼,想以此来永保“欢乐”。”屈远志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从小生存在虎狼出没的地方长大,他天生对着动物有着一种痴迷和热爱。

深山里的“生存狂”

“生存狂”一词最早来源于20世纪末的美国,当时有一群人认为世界大战将会再次发生、人类将要灭亡,于是纷纷挖地窖、搞掩体,加固住宅,以一种略显苛刻的方式生活着,沉浸在他们自己的欢乐地里,却时刻准备应对可能永远不会发生的危险。

《丛林有公主》中就描写了这么一群“生存狂”:他们肆无忌惮地杀戮动物、摧毁家园,但为了抵挡动物的侵袭和灾难的摧残,在悬崖峭壁中建造了一个人类的“狂欢地”——九层楼,想以此来永保“欢乐”。

但他们的欢乐是建立在森林的毁灭基础之上的,当自然终于借助动物之手,来惩罚这些“生存狂”的时候,他们再坚强的壁垒也会轰然倒塌。正如故事中那样,九层楼还是在枪林弹雨的掩护中倒塌了。

故事中,“九层楼”是现代城市的一个缩影。在这里面的人类,他们为满足一时贪欲,随意玩弄动物,无节制纵乐,肆意杀戮,享尽世间珍奇美味,送走一个个生命,留下一堆堆白骨,在污浊而又暗无天日的世界中,等到自己生命的结束。这样的“生存狂”,不也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吗?

在20岁的那年,屈远志离开了深山老林,走进现代化都市西安,在纸醉金迷的都市中,感受着环境日益恶劣、灾难层出不同的这个世界,他始终关注人类、关注生活,并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类只有放下贪婪和凶残,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会更美好,人类才能走的更远。

在屈远志的眼中,人类是贪婪和凶残的,也是目光短浅的。人类如果一味的无节制纵欲,只会把自己更快地送进坟墓中。

“九层楼”已经倒塌了,我们还活着,还活在这个世界中,但九层楼中的故事我们不可忘记,它不仅仅是《丛林有公主》中的童话,更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引以为戒的童话。童话中的“现实”

童话故事《丛林有公主》描述了一位被人类抛弃于深山老林的小女孩,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力和非常的智慧,在神秘莫测而又惊心动魄的丛林里生存了下来,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和丛林里那些貌似凶残的野兽成为了朋友,并且帮助野兽们躲过了人类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她就是“伊娃公主”。

现实中,动物们没有“伊娃公主”,它们只会在弱肉强食中,或被囚于铁笼,或任人宰割,或成为人类的玩物、摇尾乞怜。对于司空见惯了这些的人类,我们往往会用各种各样的圈套、武力去征服它们,去肆意杀戮它们,杀死了它们的祖辈,再杀死了它们的儿女亲人,食它们的肉,喝它们的血,让它们在妻离子散、在绝望中背井离乡,让它们所生存的家园也成为我们的领地。

《丛林有公主》插图

但是,这些都是应该的吗?弱肉强食没错,但我们就那么心安理得吗?

“我们早已习惯了吃动物的肉、喝它们的血,我们早已习惯了把它们的皮毛披在身上、踩在脚下。如果有一天,谁在大街上制止我们这么做,那我们一定会以为他是疯了。”屈远志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从小生存在虎狼出没的地方长大,他天生对着动物有着一种痴迷和热爱。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这份痴迷和热爱却断送了许多生命。

孩提的屈远志,对鸟儿、动物们的好奇心,简直另人难以置信。据了解,他总会隐藏在某一个地方,几个小时的一动不动的,等待着“猎物”的出现。天上、地下及水里的生灵,他都无一例外地精心研究过。为此,他经常忘记了吃饭、耽搁了上学,让父母大为恼火。

“那时,我的梦想是长大了成为一名动物学家。”屈远志回忆着。

屈远志的幼年,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据他回忆,他在未上学之前,就跟随奶奶和村里的大人们,一块上山放牛、牧羊,见过了太多的动物。在时隔二十多年后,他仍旧能清晰地记着,小时候在哪个山头看到了哪一窝小鸟,又在哪片树林里发现了哪个野猪。

大多数作家,似乎都有一个共性:他们都有着极强的记忆力,总是能清楚、详细地回忆起青少年的事情。屈远志也不例外。

这段生活,屈远志至今难忘。《丛林有公主》里的男主人公羊娃子的原型,则来源于他少年时那段经历。

从《灵魂不死》到《丛林有公主》

屈远志在幼年时,他并不是真正的“心狠手辣”,只是太爱那些生灵了,以至于想把它们都据为己有,但又处理不当,加上自己年少无法克制自己,才酿成了一次次悲剧。因此,在他稍微长大之后,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更加浓厚,他在更加理性之后,开始对过去的种种忏悔了。

屈远志的文学道路,是一个忏悔之路。

《灵魂不死》作品中,屈远志让一个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在神奇、美好的山林里,被一系列悲痛所折磨而死——作者借以商明珠这个年轻人,回忆过去的种种经历,其中有快乐也有悲苦,年少时也犯下了一系列的错误;作者设想商明珠逃避自己所犯的错误,但上天冥冥之中早有安排,他还是得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负责,最后以死亡来弥补过去的过错。

而《丛林有公主》中则表现的更加彻底。作者让那些昔日里遭受人类嘲讽和玩弄的动物们,找到了他们自己奋起反抗的可能:不论是老虎豹子,还是野狼麋鹿,它们在一面憎恨人类侵占它们家园、残害它们同胞的同时,开始主动向人类反共了,冲进了人类的狂欢地九层楼,它们的举动有史以来,第一次让人类害怕了。

“我们(动物)与人类有徐海深仇!我们的仇恨不共戴天!”屈远志在《丛林有公主》中,借助伊娃公主之口这样说。这样的话语,赤裸裸地揭露了作者的心境:让那些昔日受过人类压迫的动物们,开始明目张胆地向人类对抗了。

“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在这里荡然无存了,这是何等的匪夷所思。

这是一部作者本人对年少轻狂的“忏悔之作”,这是一部忽视“自然法则”的批判之作,这同样也是一部超乎我们道德、伦理想象的丛林小说。在这里,作者本人也堪称一位举世无双的“丛林小说家”。

但在另一部长篇小说中,屈远志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竟然赤裸裸地把人类放在了被审判席上,让动物们开始审判人类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