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听力损失,是否就应该使用助听器呢?答案是:不一定。助听器能帮助很多听力下降的人,而并不是所有听力下降的人都可以佩戴助听器。

首先,我们要清楚,助听器不能取代有效的医疗,但它也许能弥补治疗后遗留下来的听力问题。

助听器是将放大的声信号输入耳道的一种辅助装置。在现今最流行的,市场占有额将继续增长的是:全数字可编程助听器;这类助听器由传声器,放大器和受话器三大部分组成。

助听器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外部的传声器将声源在空气传导而来的振动转换为电脉冲,输入放大器;信号被放大和滤波后进入受话器,转换回放大了的声信号,传入佩戴者的也耳道,人听到声音。

然而,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合适使用助听器。

一,医学能有效治疗的听力损失者可通过医学有效治疗的听力损失类型是:传导性听损,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损(部分)。

当听损者的听力检查结果显示为传导性听力损失,听力师应主动询问其病史与治疗情况,而后转介给耳科医生;部分传导性听损经治疗后,听力不能恢复正常时,可以选配助听器。

当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损者,在病情发作后三个月内,听力师应将其转介给耳科医生;突聋急性发作后及时进行医疗干预,听力有恢复正常的希望;部分人突聋后三个月依然存在听力损失,则可以选配助听器。

二,使用助听器会加重病情或干扰治疗者有一部分人听力下降的同时,伴对声音出现耐受能力下降现象,如厌声,恐声,听觉过敏等。此类病情下,或需要一定的药物治疗与心理疏导,联合专业的咨询,才能按需对其进行声音治疗,谨慎地使用助听器;决不能常规的使用助听器助听,这样做有可能加重病情或干扰治疗。

三,使用助听器对改善患者沟通能力无效者 听力损失的类型除了传导性,感音神经性与混合性外,还有中枢性(蜗后病变)。其中助听器对蜗后(听神经或中枢)功能失调的情况,几乎没有帮助(使用助听器后表现为:听得到响声,言语识别率却非常低),甚至会加重一些病例的病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