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看炮塔吓死人,近看五对负重轮。这句早在军迷朋友圈中滚瓜烂熟的“谚语”,形容的正是中国一代坦克的经典59式主战坦克。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诞生以来,59式以及它的各种魔改子孙以及陪伴共和国的装甲兵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春秋。成为共和国一代装甲兵永恒的记忆。

如此多的59就这么放着岂不可惜

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的军工人充分自己的聪明才智,将59式的各项潜能发挥到了极致。59式的各种魔改产品简直可以自成一派单开出一条科技树来。

随着99式、96式等第三代坦克的服役,59和它的魔改同伴们逐渐从主角的位置上隐退了下来。那么,在三代坦克驰骋疆场的今天59到底还有没有发挥余热的机会呢?

中国的军工人已经用世纪行动告诉了大家,“五对轮”依然有生命力。在即将开幕的珠海航展上,一款新的“五对轮”系列产品亮相,有一次刷新了人们对五对轮的认识。

亮相珠海的59魔改火力支援车(图片来自:DS北风)

这一次,五对轮去掉了极具代表性的“圆脑袋”,安上了科技范儿的无人炮塔,105毫米的“神教”换成了30毫米的“小管”。再加上4具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20管火箭弹发射器以及先进的观瞄和火控装置,不由得让小编想起了在叙利亚战场亮相的俄罗斯BMPT“终结者”火力支援车。

俄罗斯BMPT“终结者”火力支援车是俄罗斯在T-72坦克的底盘上装备两门2A42型30mm机关炮,四枚9M120“ATAKA-V”超音速反坦克导弹,改进而来的,。能有效对付地方步兵火力和装甲装备。之前已在叙利亚战场上经过实战检验,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BMPT“终结者”火力支援车

说到火力支援车,这个家伙可以说是坦克在巷战等特殊条件下的守护神。在二战结束后,大规模的钢铁碰撞的可能性变得微乎其微,而治安战似乎成了家常便饭。一旦离开了广袤的原野,进入巷战的环境中这些“铁王八”们就会“水土不服”。而杂鱼们的轻武器便可趁机在它们面前作威作福。俄罗斯搞出火力支援车这个家伙,也是基于自身血的教训。

在1994年爆发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的坦克部队在格罗兹尼巷战中,被车臣非法武装用RPG、轻型反坦克导弹打得溃不成军。俄军当时装备的T-72坦克由于身材矮小,坦克炮的俯角和仰角受到了限制,对于那些隐藏在楼顶上,地下室中的车臣叛军可以说是束手无策,加上错误的战术,使得叛军得以轻松地对坦克进行火力输出。直到后来俄军加强了步坦协同,并调来了ZSU-23-4“石勒喀自行高射炮补充到装甲部队中局面才得以缓解。

格罗兹尼巷战中被打惨的俄军坦克

如今,在同样是以巷战为主要战场形态的叙利亚战场上,俄罗斯的BMPT“终结者”火力支援车取得了不俗的战绩,让和最近和俄罗斯交往不错的中国看到商机,这种利用成熟的坦克底盘进行改造,又能在治安战和反恐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武器,既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投入,也不需要过于复杂的黑科技,着实一个不错的投资对象。正因如此,用中国人已经吃透的“五对轮”底盘,造出这样一款武器也就顺理成章了。对于那些治安战和反恐作战需求旺盛的海外客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的巷战利器很可能会成为中国军工走向世界的有一张名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