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0月27日晚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

重庆赛区总决赛拉开序幕

311名诗词爱好者

在白帝城精彩角逐

既有单枪匹马的选手

也有组合形式的“亲子档”选手

一起上阵尽展诗词风采

传播家庭诵读诗词的文化氛围

小选手们现场展示的“童子功”

更为让人印象深刻

诗词储备500余首

据了解

《中国诗词大会》上设置有

诗词运动会、快问快答、超级飞花令、

双字飞花令四个环节

在超级飞花令环节

来自南岸区的帅气小男孩刘宸睿

在赛场上妙语连珠

从容应战,决战到最后三强

成为了赛场上“明星选手”

让现场观众眼前一亮

他不错的诗词储备量

给评委留下了深刻印象

还赢得了《中国诗词大会》导演组

直接面试的机会

刘宸睿今年10岁

他的妈妈梁岚

是西南医院一名内科医生

平日里也喜欢韵律柔美的诗词

这是她第一次与儿子同台参赛

却比儿子提前被淘汰

妈妈梁岚与儿子刘宸睿

“我现在的诗词储备量大概300来首,

儿子早就超越我,有500余首,

在家有时候还是我的‘小老师’,

会教我一些他新学的诗词。”

梁岚说

她平时工作繁忙

儿子都是自觉学习

诵读古诗词已经成为他的一个爱好

《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栏目是他自己发现的

从第一季到第三季

反复看过几次

这次也是他主动要求报名

把诗词当故事听

“四岁时,

妈妈觉得睡前讲童话故事太长,

就改讲古诗词里的故事,

这样从小耳濡目染,

上学后也经常诵读古诗词,

就喜欢上了。”

刘宸睿说

他还喜欢写毛笔字

也经常跟古诗词“打交道”

现在每晚睡前阅读

他依然会选择古诗词

平时在学校课间休息

也经常与小伙伴PK

玩“飞花令”

当谈及这次与冠军失之交臂时

刘宸睿直言:

“其实这次比赛,

我是一点都没准备,

完全是靠平时储备。

没拿到冠军,

也有这个原因。

不过,自己答错了,

就要承担后果。”

“老师”有话说:

(郑劲松,毕业于原西南师大中文系,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教师、诗人、作家)

“爱好第一,其次才是引导和培养。”郑劲松表示,学习诵读古诗词也是一样,父母在培养孩子兴趣爱好时,要像梁女士一样正确引导,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这就自然会成为孩子“爱好”。他还提醒,孩子在学习古诗词时,不要忙于死记硬背,家长要引导学习,让孩子明白体会诗词里的故事。

— end —

本文由服务南岸整理出品

部分资料来源重庆晚报、天台岗小学花园校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