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国学大师,相必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想到陈寅恪,他满腹才华,是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于一身的才子,一直致力于史学研究,对隋唐史、西域各民族史、古代语言学、敦煌学、中国古典文学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陈寅恪之所以成为一代国学大师,与他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其父陈三立更是是“清末四公子”之一,陈寅恪学识过人,先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中山大学等任职。

  今天讲的是陈寅恪在清华大学的一段奇闻故事,每年清华大学举行入学的国文试卷,他经常参与试卷命题和批阅工作,在多年的工作经验下,他总结了试卷尽量形式简单而内涵丰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所以在1932年,经过认真考虑,陈寅恪决定将国文试卷作文的题命为《梦游清华园记》,虽然很多人没有游历过清华园。但是可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假如能够考进清华,那就可以实现他们的梦境。

  还有另一题为一副对联,上联为“孙行者”,让考生对出下联,可没想到的是,成绩出来的是,竟有一半以上考生交了白卷,仅有一人得满分,对出下联“胡适之”,他就是著名语言学家和北京大学教授周祖谟。更有甚者,给的答案是西游记中的“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这些都不及格。

  对于标准答案的解释,陈寅恪自有他的寓意,而‘行者’和‘适之’不仅意义而且言韵都能相对,灵感来自苏轼诗句“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行”与“退”都是动词,而且意思相反,“者”与“之”都为虚词。

  参考资料:《陈寅恪生平与志业》《陈寅恪学术精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