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千万不要只从产品经理了解你的目标用户,了解完成什么样的业务需求,如果真正了解,还需要去跟运营、市场有一些沟通,比如:产品在做完后,要做什么样的推广,如果把这些考虑进来,可以让你的信息架构有更大的可能性。竞品调研在产品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分,竞品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让你更好地了解你现在所面临的市场,所面对的目标用户,所以在做信息架构之前,要找3-5个竞品做信息架构进行分析。

笔者向我们介绍了好的信息架构设计应具备的要素、如何进行设计以及如何判断设计出的信息架构是否合理?

工作中,当确定需求后,往往一些设计师就直接进行界面绘制,绘制过程中,才发现某个功能忘记加了,又重蹈覆辙,重新绘制已经设计好的界面,这样的工作方法是不正确的,效率不高,也容易出错。其实中间少了一个流程,就是产品的信息架构设计,那么本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产品的信息架构设计该怎么做。

首先认识一下,什么是信息架构?

先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吧:

当我们去一家超市时,超市会把不同的商品品类分成很多区域,但是他们会根据用户的消费需求进行有规律的划分,比如会把每个家庭日常的高消耗日用品放在超市入口处,促销商品放在主通道附近为此吸引更多人气……

同样当我们设计一个产品时,也是需要遵循一些设计规范,比如用户的习惯,或者技术的规范,也有可能来自产品的一些特性,正是因为这些特性,所以需要信息架构来体现。

信息架构是对信息进行结构、组织方式以及归类的设计,好让使用者与用户容易使用与理解的一项艺术与科学。

通俗的说,信息架构可以让用户更容易理解你的产品是什么样的,让他们在使用产品的时候,更顺利,更自然。

比如不同产品的底部导航,用户第一眼看到就知道你的产品是干嘛的,这就是信息架构的作用。

一个好的信息架构,可以让你的产品非常容易被用户理解,让用户在第一眼就对这个产品有一个简单的认知,知道自己可以用这个产品做什么事,这个产品能为他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好的信息架构的两个关键性因素

  1. 让用户一眼就明白你的产品能做什么,大概怎么用;
  2. 用户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容易找到某个功能,明确的感知到主次是什么,在这个产品中怎么使用。

信息架构该怎么设计呢?

1. 首先在设计信息架构时,要尊重用户的习惯

中国互联网界有一个常见的情况:我们做的产品往往不是市面上第一个产品,用户经常会带着习惯使用你的产品,即使是一个全新的产品,用户也有可能有一些线下做同一件事的习惯,影响你对产品的认知。所以尊重用户的习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为了尊重他们的习惯,我们需要回答这四个问题:

  1. 用户通常用你的产品做什么?
  2. 用户用这类产品最关心什么?
  3. 用户有哪些思维定式?
  4. 用户用什么类似的产品?

把这四个问题弄明白后,了解了用户的使用场景和习惯后,就会很清楚的知道需要在哪里遵守规范,哪里去做出创新。

2. 了解业务需求

一个好的信息架构设计,可能不仅要帮助你的产品经理完成产品需求,帮助用户完成最核心的任务,一个好的信息架构还能帮助你的市场和运营更好的去做推广,有更好的拓展性。

所以我们不仅仅要从产品经理了解业务需求,如果从运营市场沟通,可以让信息架构有更大的兼容性,让产品产生更多可能性。

我们千万不要只从产品经理了解你的目标用户,了解完成什么样的业务需求,如果真正了解,还需要去跟运营、市场有一些沟通,比如:产品在做完后,要做什么样的推广,如果把这些考虑进来,可以让你的信息架构有更大的可能性。

近两年电商的一个设计中,比如常见的淘宝或者京东,在双十一或者大促节日时,会把金刚区的每一个图标设置成一个字,连起来则是该活动的名称,这正是设计师结合运市场的需求,进行的一次有趣的设计。

3. 研究竞品的信息架构

竞品调研在产品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分,竞品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让你更好地了解你现在所面临的市场,所面对的目标用户,所以在做信息架构之前,要找3-5个竞品做信息架构进行分析。

当然,我们在做改版的时候,除了梳理竞品的信息架构,也要梳理过去版本的架构。

为什么要调研竞品的信息架构呢?

我们要找出共性和差异,共性就是要遵循用户习惯,如果竞品都这么做了,说明用户已经形成了习惯,你很难去改变,如果去改变,用户会产生很大的不适,很难使用的情况。

比如所有的购物产品,都要突出购物车,因为这是用户从线下带到线上的习惯,他们觉得自己在买单之前可能要多选几样商品,放在购物车里,集中买单,这些都是要遵循的习惯。

在梳理架构图之后,也会发现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就是你的设计机会点,也就是创新点了。

4. 卡片分类法

卡片分类法是让用户对功能卡片进行分类,组织,并给相关功能的集合重新定义名称的一种自下而上的整理方法。从而在了解竞品后,进一步了解用户心智模型。

我们需要准备一堆卡片,在卡片上写上你所需要包含的功能的名称,然后给到用户,让用户进行分类、组织,了解用户到底觉得这些功能应该怎么合并,怎么归类。

这样可以帮助你站在用户角度,了解用户是怎样认定这些功能的。也可以在卡片分类过程中,更好的了解用户是怎么想的。

卡片分类法是用户自己直接可以上手的用研方法,执行过程也是相对简单。

需要:目标用户,功能/信息卡片,笔,空白的卡片,笔记本。

步骤:

  • 第一步,为用户介绍这些卡片上的功能是什么,因为虽然用户知道这些字,但未必清楚这些功能是干什么的,所以需要让用户先一张一张的看一遍这些卡片,并且让用户对不了解的卡片进行提问,确保用户真的理解每张卡片上写的功能是什么意思。
  • 第二步,用户归类卡片,这个阶段你不需要说什么话,只需要用户按照自己的想法,把他觉得类似的卡片放在一起。
  • 第三步,用户为归类好的卡片,取一个名称,比如用户认为一些卡片需要放在一起,用户可以为这些卡片总结一个名称。
  • 第四步,继续归类,用户在之前有可能归的类太多,有可能太少,这时候我们往往会追问用户,让他把类型太多的项进行一些拆分,把太细的类进行归并。
  • 第五步,简单访谈,了解用户在卡片归类的过程中是否遇到一些困难,是否有一些觉得不太清楚的地方。
  • 第六步,拍照存档,把用户的归类进行一个记录,以方便在后续的整理。

这就是整个流程,可以更好的了解用户对信息架构的一些想法,

那接下来,功能、信息该怎么提取?

功能、信息卡片是设计师自己写的,所以怎么提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会影响卡片分类法是否有用,是否准确。

  1. 功能和信息卡片往往是功能或界面的名字,比如:个性电台,为你推荐;
  2. 来自于你现有信息架构树的树叶,通俗点说就是没有分叉了,没有再细的信息了;
  3. 功能和信息卡片不能出现包含关系;
  4. 卡片总数不要超过30张,否则会让用户无从下手。

在卡片分类法过程中,该如何引导用户?

  • 介绍卡片:可以询问用户是否科技每一张卡片的含义,如果不理解可以询问。
  • 用户归类卡片:可以向用户了解为什么把这些卡片放在一类呢?
  • 让用户取名字:请用户为这类卡片取个名字。
  • 继续归类:这一类的卡片数量较多,是否可以进一步细分?或者,现在已经分了N类,是否还有哪几类可以放在一起?
  • 简单访谈:在分类过程中是否有什么纠结的地方?
  • 拍照存档:向用户确认这是否是你的最后的结果?

根据用户的卡片分类结果,我们需要产出一份信息架构图,直观化的了解用户的想法,同时我们也可以和竞品的架构图进行对比,在对比的时候就可以得到一些意外的惊喜,可以了解到原来用户是这么想的,甚至可以发现竞品做错的东西,这就是价值。

站在和竞品不同的角度,站在用户的角度,得出一些用户心中的信息架构。

如何产出信息架构?

最后,我们在产出信息架构树状图时需要考虑到两个因素:

  • 层:信息架构树的深度,也就是从第一层到最后一层,需要跨过几个层级。它决定了一个产品,比如用户刚进入到找到某一个功能,需要经历几层的页面。
  • 度:某一节点内,子节点的数量。比如一级导航内有几个功能,就是一级导航下节点的数量,这叫度。

也就是说,层是深度概念,度是广度概念。

如果层过深,用户进入某一个功能时,需要非常多的层级,操作困难,所以一般情况不超过5。

度太多,也就是在某一页面有太多的内容,用户认知成本就会增加,容易找不到想找的内容,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分层的方式来减少每个层级下的度。

所以这两个要取得平衡,所以信息架构图要在不停的调整过程中,找到完美的层和度的关系,这样会让你的信息架构图变得更好看,产品更易用。

在信息架构层面确保核心使用流程的通畅,用户能很好的通过你的产品完成他要做的事情,

有两件事是非常重要的:

  1. 尽量保证树结构进行层级自上而下前进;
  2. 不连通层级间的跳跃,尽量发生在最后一个步骤。

所以不要为了追寻与众不同的感觉,去做不必要的创新。

在设计架构图时,我们要注意,当某个功能的价值,已经比tab的价值还大,那么就需要单独梳理出来。

比如微信的搜索,可以在多个页面看到这个功能,但他依然需要其他功能进行承载,无法作为单独的模块迁移出来,是因为他们不是核心功能,所以就分布在产品的各个区域。

但是在梳理产品架构的时候,完全可以拆分出来,因为内容层已经很大。

好处是什么:比如你们老板让你优化一个搜索功能,搜索分离出来后就能一目了然,如果分离在好几个模块,在优化的时候,就会感觉很乱,如果单独出来后,就能一眼看到是什么情况,所以当你的核心功能确认后,并且确认了整体的框架之后,你的工作就是填充功能模块了。

有人会问:架构图要梳理到什么程度,什么程度不重要,要根据自己的工作需求梳理,同时不要仅仅根据底部的tab来进行分类。

举个电商的例子:

商品模块和订单都有咨询,我们第一判断用户使用咨询的频率怎么样,第二是未来对咨询这个模块有没有方向,第三个是去想,目前咨询的复杂度如何,有没有资格成为一个单独的模块。

如果是淘宝,有旺旺,可以单独拿出来,京东就不合适拿出来了。

这是根据业务划分的,不是所有的电商都一模一样。

很多设计师都说淘宝和京东的界面一样了,这是表面,看起来类似,但内在逻辑是完全不同的,整个逻辑是不一样的,框架也不一样,只是同型异构而已。

如何判断信息架构是否合理?

我们可以进行用户测试,通过用户的使用情况来评判。

测试什么内容?

  1. 用户是否在你不介绍具体产品的情况下,通过短时间的使用,说出产品可以用来做什么;
  2. 让用户进行核心流程业务,检查完成任务是否顺利;
  3. 给用户一个找寻一个相对层级较深的功能的任务,检测用户是否能通过信息架构名称找到功能。

这三个任务都是必不可少的,然后通过用户的反馈进行完善。当然用户提出的问题,我们不是必须都修改,该怎么判断是否修改,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的讨论,本篇文章不进行阐述。

好了,这就是关于信息结构设计的整个流程。

注:本篇文章没有放完整的一个产品的架构图,因为网上已经有很多非常好的例子了,大家可以结合学习。

本文由 @谦元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