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3岁的刘晶晶,是一位漂亮可爱的小女孩。她家住在殷店镇白庙村5组,她现在是殷店镇中心学校八(1)班的一名普通学生。每当人们看到她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的样子,怎么也想不到她竟然是一位下肢瘫痪的孩子。而这个孩子,竟然是她的妈妈每天背着她来学校上学的。

当年,在刘晶晶两三岁的时候,她还不会蹒跚学步。心急的父母将他送到随州医院检查,孩子的病居然是先天性小脑发育不良,从而导致她的下身肌肉萎缩,无法支撑身体。为了给孩子治病,刘晶晶的父母将她送到武汉协和医院救治。尽管在协和医院住了两三个月的院,尽管家里找人家借的四五万元钱都花光的,但孩子的病情丝毫没有好转。最后,医生明确表示刘晶晶的病将无法治好,刘晶晶的父母只好含泪将她带回家里。

转眼间到了刘晶晶上学的年龄,看着同伴们一个个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学校读书,而自己却坐在轮椅上不能动弹,刘晶晶不禁黯然神伤。她天天吵着爸爸妈妈送她上学。看着孩子那恳求的目光和可怜的样子,爸爸妈妈满足了她的愿望。“我能去上学了!”刘晶晶高兴得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刘晶晶先后在白庙小学上了两年的幼儿园和五年的小学。她家离学将近一里路,妈妈李瑛每天背着她上下学,背着她上厕所,每天中午,妈妈送饭到学校给她吃。七年来,风雨无阻,从未中断。

2016年秋天,刘晶晶上小学六年级了。因为白庙小学没有六年级。所以,刘晶晶被分配在殷店镇中心学校就读。现在,学校离她的家有十五里路远,为了方便接送女儿上下学,刘晶晶的父母节衣缩食买了一辆三轮麻木车。

每天早晨起床后,李瑛首先帮刘晶晶梳洗,然后便将女儿背到麻木上。接着,李瑛开着麻木风尘仆仆地来到殷店镇街道上。待她帮助女儿过早之后,李瑛便又开着麻木,把女儿送到学校。她把麻木车停在教学楼下,然后背起女儿,吃力地一步一步地向教室里走去。

每天上午上课之前把女儿在教室里安顿好之后,李瑛便会坐在女儿旁边陪她读一会儿书,做一会儿作业。如果那一天家里有活干,李瑛便会开着麻木回家干活,然后中午又赶来学校,给女儿送饭,背她上厕所。如果那一天家里没有活干,上课的时候,李瑛便会站在窗外,听老师讲课,看女儿学习。下课了,李瑛便将女儿背出教室,让她坐在在草地上晒晒太阳。母女二人促膝交谈,其乐融融。

在学校里,刘晶晶同学是一位学习认真、性格开朗的好学生。课堂上,她总是他用心听讲,按时完成老师当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成绩也不差。下课了,同学们总爱围着刘晶晶玩,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开开心心。

一人有难众人帮,人间处处显关爱。不论刘晶晶是在白庙小学上学,还是在殷店镇中心学校读书,每次学校总是首先让她享受到国家农村贫困生活补贴,并减免她的部分生活费,让她充分感受到学校的关爱和温暖。今秋开学时,刘晶晶本来是分配在位于教学楼五楼的八(3)班,但学校考虑到李瑛每天背孩子上下楼很吃力,便主动将刘晶晶调分在位于一楼的八(1)班。学校校长祝培举几次找到李瑛交谈,表示学校乐意为她们母女提供帮助,但李瑛都婉言谢绝了,因为她不愿意给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添麻烦。李瑛说,随着孩子长大体重增加,大人力气小了还背不动孩子,她现在每天背着孩子真的很吃力。

李瑛还有一个儿子在殷店镇小上小学二年级,李瑛的全部精力都用在接送孩子们上下学和照顾孩子们的生活上。李瑛家里特别困难,为了养家糊口,她的丈夫刘天照长年在外面打工。为了多挣工资,刘天照在外面总是拈重活做,捕鱼、扛包、泥瓦工等,他都干过。鉴于李瑛家里的特殊困难,她家所在的白庙村将其家列为精准扶贫户,进行资金、项目等方面的帮扶。

据李瑛讲,刘晶晶一直喜欢上学。尽管她不能走路,但她从来没有动摇学习的信念。为了帮助女儿完成学业,李瑛就是这样,多年来风里来雨里去,一直背着女儿上学校读书。当笔者问李瑛对此事的感受时,她欣慰地答道:“每天我接送女儿上下学,虽然很辛苦,但看到女儿天天开心的样子,我也感到快乐。”

李瑛,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她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朴实的行动。为了女儿的学习和成长,她默默地付出,无怨无悔。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背着女儿去上学的行为,将伟大而深厚的母爱诠释的淋漓尽致。在以后的日子里,李瑛将会一如既往地背着女儿在求学的路上,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行走着。(陈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