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月零四天,在历史的长河中微不足道,但在新中国的历史中,因为一条举世瞩目的被誉为“天路”的惊天工程“青藏公路”的修建而被永载史册。近日在全国院线热映并引起强烈反响的电影《天慕》,真实地再现了六十四年前,慕生忠将军率领筑路大军奋战七个月零四天,修通青藏公路这一世界奇迹的感人故事。《天慕》所展现的历史史实,把我们再次带入那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让我们在深切感受共产党伟大、慕生忠将军和筑路勇士们伟大、青藏公路伟大、“天路精神”伟大的同时,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继承和弘扬“天路精神”的深深思考。

一个人与一条路,一条路与一种精神,他们之间本无必然的联系。但是,慕生忠将军和他的筑路大军在平均海拔四千多米以上的生命禁区,在荒无人烟的高原雪域,喝凉水、忍饥饿、顶风沙、战严寒、斗暴雪,一镐一锹,人拉肩扛,凿石开山,历经千险、排除万难,打通西藏连接内地的交通生命线青藏公路。伟大的时代锻造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需要凝结和传播,电影《天慕》的创作者们无疑做到了。影片通过具体事、具体人、具体环境,以丰富的电影艺术语言,独具匠心的表现创作手法,丰满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故事情节,重现了修建青藏公路的艰难历程,细腻地展示了以慕生忠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以无比坚定的信念和理想,以对党和人民无比的忠诚和担当,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战天斗地、用鲜血和生命修建青藏公路的英雄壮举,集中地表现了一个宏大的时代主题,传播了一个时代需要、社会需要的伟大的“天路精神”。

青海不仅自然资源禀赋富集,而且也是文艺创作的富矿区,仅仅一条“天路”就有许多说不完道不尽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还有无数个由多民族共同创造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火热生活中诞生的动人故事,更需要像创作《天慕》电影这样的文艺工作者群体潜心创作,倾情讴歌。电影《天慕》的创作团队自觉实践“天路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题材把握、内容创作、情节设计、人物刻画、拍摄制作等方面精心用心细心,打磨了一部浸透着红色基因的高歌主旋律的精品佳作;期待参与《天慕》创作的文艺工作者继续弘扬“天路精神”,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创作出更多更好地传播正能量的优秀作品,以文艺的力量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海发展的华彩篇章。

作者:韩青峰 来源:青海日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