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0岁的韦国良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八开镇亚类村人。他是苗寨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但由于家庭困难,不得不辍学到浙江、天津等地打工。在外打工的时间里,韦国良了解到胡蜂(俗称马蜂)养殖市场前景很好,他决定辞职回家养殖胡蜂。

韦国良(中)与工作人员在收职蜂。

2012年10月,韦国良建立了一个以大棚培育蜂王为主的家庭式胡蜂养殖基地。在养殖过程中,韦国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了人工养殖胡蜂“交配、越冬、筑巢”等多个难题,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

蜂群从蜂巢里爬出。

2016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韦国良成立了“国良胡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以“保底+效益”的分红方式带领30贫困户共同发展胡蜂产业。

目前,合作社养殖胡蜂1600多巢,预计收入80余万元,带动周边县市及村寨的学员80余人,实现学员户均增收5至10万元。

韦国良在胡蜂基地展示不同蜂种。

雄蜂在交配棚用食。

韦国良在胡蜂基地将倒笼里的雄蜂放出。

韦国良(中)在胡蜂基地传授养殖技术。

图文:刘进银

来源:贵州都市报、都市E家

编辑:皮亚丹

编审:钟俊怡 石云华

猜你想看

► @手机控:看好娃儿!330名小孩走失,主因竟是父母在玩手机!

► 终于等到你!贵阳延安东路延伸段获批复,建成后3.3公里直通未来方舟

► 2019年开通!安顺——六盘水,贵州首条城际高铁开始铺轨

► 最热职位1672:1!国考报名结束,贵州地区职位5.2万人报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