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ETF成为基金行业热点,尽管今年以来市场行情不佳,大部分主动基金规模缩水,但ETF作为配置工具的作用逐渐显现,截至10月29日,今年以来A股ETF整体规模大涨超过600亿,其中下半年以来规模增长473亿!

来源:wind资讯

具体来看,473亿中,规模增长最多的还是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共达到191亿,这也体现了沪深300指数在A股市场中的标杆性地位。上证50的ETF也有超过100亿的规模增长,而中小市值指数ETF的规模在上半年涨幅较快,下半年增幅放缓。

来源:wind资讯

在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中,规模增长的步伐不尽相同,一直以来的沪深300指数龙头产品——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今年以来规模增长远远超过了同类产品,达到128亿元,占所有沪深300ETF规模增长的78%,进一步牢固了在规模上的领先地位。而除了规模之外,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在其他方面同样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流动性上的差别。

流动性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二级市场成交金额,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在这方面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300ETF。

最简单的统计,今年以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日均成交金额接近7.3亿,而所有其他沪深300ETF加起来也仅有1.7亿。10月份以来,ETF整体交投活跃度提升,二级市场绝对成交金额也逐渐上升,尤其是沪深300指数相关的ETF,这是市场普遍现象,但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在流动性方面依然保持着绝对的优势。

来源:wind资讯

流动性除了比较绝对成交金额,连续性和稳定性也是重要的一环,这有时会被忽略。良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简单来说,就是在每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区间段内几乎都有较为活跃的交投,这一点也只有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能够做到。

我们获取下半年以来,各只沪深300ETF半小时线的成交金额情况,可以发现除了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其他沪深300ETF在大部分区间内都成交寡淡。这直观地体现出华泰柏瑞沪深300ETF领先同类产品的市场参与度。

来源:wind资讯

另一方面,因为上述半小时线成交额样本均值远大于0,并且样本长度一致,所以我们也可以考虑采用变异系数来描述成交金额的稳定性,即标准差除以平均值。变异系数越小的,稳定性越好,这是一个独立于成交金额绝对数的指标。

因为在统计中平均成交金额可能受极值的影响,比如某几笔巨额交易,而这并不是常态,如果只看平均值可能会高估或者低估正常情况下的成交金额。根据变异系数的统计结果,即便是剔除掉绝对金额的优势,在成交金额稳定性方面,依然是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最好,并且是唯一一只变异系数小于1的产品,嘉实沪深300ETF的成交也相对稳定。

来源:wind资讯

最近有些文章开始强调ETF产品的超额收益,这可能有些本末倒置,除了流动性之外,其实ETF还有一项指标远比超额收益要来的重要,那就是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目前A股市场上的ETF均是采用被动策略,所以基本都是以紧密跟踪指数为投资目标,这在合同上都能查明,尽量减少跟踪误差和跟踪偏离度,缩小不确定性,才是一个被动ETF的要义。而要获取超额收益,基本都是要承担不确定性的,尤其是对于百亿级的ETF而言。这个不确定性不仅体现在能不能最终获取超额收益,还体现在是否公平对待不同持有期的客户,比如对股指期货的投资,基差的扩大或缩小就是不确定性,进而会影响每日收益和跟踪偏离度,这不是每个客户都愿意看到的。

由于产品规模和申赎情况会对跟踪误差造成影响,我们这里比较三只市场上目前百亿级的沪深300ETF上市以来的跟踪误差情况。相对于沪深300全收益指数,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年化跟踪误差为33BP,嘉实沪深300ETF为35BP,基本相当,而华夏沪深300ETF则达到了72BP,就落后较多了。

所以公正地评价一只被动型ETF产品,跟踪偏离度、跟踪误差以及流动性都比超额收益来得重要,而根据我们前文的分析,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在各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是300ETF中毫无疑问的王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