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作出终局裁定,裁决确认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红牛)的经营期限为20年,泰国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泰国天丝)以红牛维他命饮料(泰国)有限公司(下称泰国红牛)和英特生物制药控股有限公司的名义发布联合声明。这意味中国红牛应当立即清算并停止一切清算以外的经营活动。

  红牛经营期限问题,日前泰国天丝与红牛中国先后发布两份措辞强硬的声明,意味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这两份声明相互冲突,其关键点在于红牛中国是否拥有红牛50年经营权及泰国红牛(红牛维他命饮料(泰国)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到底是谁。

  红牛之争

  红牛作为国际知名功能性饮料,由许书标1966年在泰国创立。1995年12月,许书标与泰籍华人严彬在深圳成立中国红牛前身,红牛饮料就此进入中国市场。1998年9月30日,红牛中国以合资公司的身份在北京重新注册。

  据每经网报道称,红牛之争的本质问题在于控股股东泰国红牛认为,中国红牛的20年经营期限已经到期,而泰方多次表示拒绝延期经营。

  而中国红牛的实际掌控人、严彬自称握有一份关于双方承诺合作50年的法律文件,可以为中国红牛的经营期限延续时间。

  红牛中国背后目前共有4方股东,其中,红牛泰国(许氏家族掌控)持股88%、北京市怀柔区乡镇企业总公司持股1%、英特生物制药控股有限公司(许氏家族独资公司)持股7%、环球市场控股有限公司(严彬独资公司)持股4%。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记录显示,2018年9月29日是中国红牛经营期限届满的日子,这意味着如果股东无法达成一致,严彬与许氏家族的合作将正式结束。包括中国红牛在内,国内众多红牛工厂将无法生产红牛饮料。

  针对合资公司经营期限的届满,许氏家族多次通过红牛泰国等表示,拒绝延期经营;严彬掌控下的红牛中国则声称,该公司系根据双方五十年合作协议设立,现已按照法律程序向相关主管部门递交了营业期限延长申请。

  经营期限是20年还是50年?

  10月24日,红牛维他命饮料(泰国)有限公司向媒体发布了一条名为“红牛维他命饮料(泰国)有限公司正式启动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强制清算程序”的声明,声明称,鉴于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的营业期限业已届满,红牛维他命饮料(泰国)有限公司已于2018年10月15日依法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强制清算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的法律诉求。

  上述声明以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的名义发布,称“鉴于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的营业期限业已届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公司在营业期限届满后应进行清算并停止与清算无关的一切经营行为。因此,我们不得不依法提起强制清算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的法律程序。”

  同日,红牛中国通过官方微信也发布了一份内容进行回应。严彬之女严丹骅授权律师事务所(Korpniti Law Offices)发布声明称,“红牛中国系根据五十年合作协议设立。泰国华彬、严彬先生及严丹骅小姐一贯支持红牛中国依据五十年合作协议经营,不曾有任何改变。严丹骅小姐是持有泰国红牛股权比例第一的个人大股东。在泰国红牛没有召开股东会、董事会之前,任何关于不同意红牛中国继续经营的言论,均是涉嫌违法的、系盗用泰国红牛名义作出,违背事实、违背法律。”该声明还表示,华彬方面将向全球公布1995年11月10日50年协议及1995年12月21日合资合同(共18页)。

  针对红牛在华经营期限到底是20年还是50年,泰国天丝与红牛中国在前不久刚经过一轮交锋。10月16日,华彬集团董事长严彬委托红牛维他命发布声明,称与泰国天丝创始人许书标签署了“50年协议”。同时,该声明还就红牛维他命经营期限问题解释称,红牛维他命设立时,受限于当时政策,营业期限在办理工商登记时暂只能记载为20年。

  而针对上述声明,10月16日深夜,泰国天丝以红牛维他命饮料(泰国)有限公司和英特生物制药控股有限公司的名义发表声明称,从未与红牛维他命或相关方签订过所谓的“50年协议”。

  中国红牛立即清算停止一切经营活动

  《北京商报》报道,泰国天丝在声明中称,2018年10月26日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书》确认,根据各方确认有法律约束力的红牛维他命《1998年合资合同》、合资章程以及红牛维他命历次取得的批准证书和营业执照,仲裁庭认定红牛维他命的经营期限为20年。

  《裁决书》还就红牛维他命的经营期限作出进一步说明。红牛维他命第三股东,环球市场控股有限公司在开庭审理中,曾以反请求形式主张红牛维他命经营期限为30年。对此,仲裁庭认为该主张在性质上是对红牛维他命经营期限条款的变更,但环球市场公司没有提供泰国红牛与英特生物同意将经营期限变更为30年的证据资料,也没有提供各方股东默示合意可以延长红牛维他命期限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因此仲裁庭不采信该主张。

  《裁决书》还表示,红牛维他命合资期限应从最初在深圳设立时即1995年12月25日起算,经营期限本应于2015年12月25日届满。但由于合资公司工作人员失误,未将合资公司在深圳市的存续期间纳入合资公司经营期间,导致1998年营业执照将经营期限届满日写为2018年9月29日。因此,仲裁庭认定合资经营期限于2018年9月29日届满。上述《裁决书》为终局裁决,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国际贸易仲裁委在仲裁规则第三章第四十七条第九款明确: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任何一方当事人均不得向法院起诉,也不得向其他任何机构提出变更仲裁裁决的请求。

  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相关决定于1956年4月成立,是以仲裁的方式,独立、公正地解决契约性或非契约性的经济贸易等争议的常设商事仲裁机构。

  泰国天丝根据上述裁决书重申,根据中国法律规定,红牛维他命(中国红牛)应该立即开始结算,并终止一切清算外的经营活动。为保护红牛维他命、全体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合法利益,泰国天丝已依法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红牛维他命强制清算诉讼。

  经营期限到期就意味着合资公司无法继续运营,因此红牛在中国的经营权将面临换人。

  “后红牛时代”来临

  根据泰国天丝声明所称,红牛维他命饮料(泰国)有限公司已于2018年10月15日依法向法院提起强制清算红牛中国的法律程序。这意味着,一旦红牛中国被撤销清算,中国红牛将告别市场。

  据媒体10月25日报道,红牛中国北京生产基地现已停产多时,红牛北京工厂员工确认,该厂目前暂时停工。对此,红牛中国回应称,红牛工厂每年10月都会进入检修状态,并不影响渠道端。关于停产一事,一切以声明内容为主。

  如今,红牛中国“坚持经营”,泰国天丝“强势喊停”,在两大集团的拉锯战下,红牛的命运将何去何从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中金公司在今8月的一份研报中分析称,

  “受累于中国市场商标纠纷,其品牌创始者泰国天丝医药集团和中国市场运营者华彬集团就商标授权期限和侵权问题产生法律诉讼,部分红牛在华工厂关停,对其在华销售产生直接负面影响。”

  而与此同时,作为红牛商标所有方的泰国天丝与红牛实际运营方华彬集团都没有闲着:泰国天丝计划在中国市场推出新版红牛;华彬集团则加大力度扶持旗下新品牌“战马”,欲将来能够替代红牛。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红牛商标之争短期内难有结果,泰国天丝推出新版红牛,意在和华彬集团进行市场抗衡。不过,泰国天丝之前并未经营过中国市场,无论从品牌、渠道、客户、团队的运营商等方面都存在短板,虽然中国市场巨大,但抢占市场份额并非易事。

  □ 主编 飞鸟 编辑 布朗 cony

  欢迎附授权图转载!原创文章可加小编开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