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乐

29岁,新疆乌鲁木齐人,回族,毕业于湖北大学。

▲马乐成为首批到达隔离点的先遣队员。摄影/高春华

阿卜杜麦麦提·阿力木

27岁,新疆和田人,维吾尔族,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

▲阿卜杜麦麦提主动请缨参与隔离点工作。摄影/高春华

他们学在武汉,留在洪山,先后加入选调生队伍,同在和平街公共管理办公室工作。疫情来袭,这对少数民族兄弟主动请缨,不畏艰险,携手抗疫。排查社区、驻守隔离点、转运病人……战疫40多天,他们分工协作、互相鼓劲,忙碌而充实。

“去年过年没回家,打算今年回去,定了机票又退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阿卜杜麦麦提果断选择坚守岗位,并主动承担了除夕夜的值班任务。

疫情蔓延,武汉市启动集中隔离措施。1月29日,洪山区第一批隔离点——杨春湖汉福林隔离点正式启用。阿卜杜麦麦提和马乐又主动向组织申请,成为首批到达隔离点的先遣队员。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传播于无形,比洪水猛兽来得更猖狂、更可怕。”2016年武汉大汛,马乐作为和平街防汛突击队队员,在武金堤上坚守了30多个昼夜。正是这段经历,让马乐对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有着清醒的认识和预判,同时也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集中隔离点工作环境艰苦,且存在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在前期,疫情防控形势紧张、防护服等物资紧缺、隔离人员恐慌情绪较重……面对重重困难,阿卜杜麦麦提和马乐没有退缩,而是想尽办法,解决问题,将各项繁琐工作安排妥当。

▲阿卜杜麦麦提每天负责保障物资的领取、搬运和发放。摄影/李树波

刚开始,俩人都是负责后勤保障。工作慢慢理顺后,体格健壮、开朗阳光的阿卜杜麦麦提全面协调后勤工作,沉着冷静、胆大心细的马乐负责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理。隔离点高峰期满员时有58人,俩人每天从早上八点多忙到次日凌晨两三点。

“我是搬运工和大管家,马乐是信息员和键盘侠。”阿卜杜麦麦提介绍,他每天负责保障物资的领取、搬运和发放,安排好隔离人员的一日三餐,为夜班工作人员准备夜宵。马乐做好每天更新入住人员信息,落实病患的核酸检测统计、CT检测安排,上报每日人员转进转出情况,以及收集每一名病患的信息、病情和特殊诉求。

▲转运病人是阿卜杜麦麦提的一项重要工作。摄影/高春华

带领患者做CT复查是隔离点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决定无症状患者接受治疗或解除隔离的参考依据。“每次复查有近百余人,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近10人参与服务工作。”阿卜杜麦麦提介绍,前期准备工作至少要2天,到达医院后,一般是从早上8点到晚上7点,要一直进行点名确认,一站就是一天。累了就在医院门口的石墩上休息片刻,饿了就在车上扒拉两口盒饭。阿卜杜麦麦提年前因病住院手术治疗,长期站立对身体不适,但他从未提起。

“不仅是隔离点日常工作,我们还要实时了解社区发现的疑似病例,及时进行接送、安排入住。”马乐说,尤其是急病重病的应急处置,一定要及时、精准,尽最大可能避免病情延误。“曾经有一名发热患者拒绝隔离治疗,我连续三天打电话做思想工作,前几天出了院,还给我发来消息报平安。”

2月16日,武汉市启动拉网式大排查。白天处理完隔离点工作,马乐和阿卜杜麦麦提又轮番深入社区,挨家挨户上门清查“四类人员”。等他们回到住处,脚上的鞋子早已湿透,来不及喝口水,俩人又打开电脑,学习上级政策,了解疫情发展态势,梳理当天工作情况,还要琢磨如何为特殊群体提供服务。

前些天,一名刚刚顺产完没多久的产妇,便被医院送至集中隔离点。由于家人不在身边,产妇独自一人照顾新生儿。马乐和阿卜杜麦麦提第一时间过来探望,安慰产妇,“你放心,家人不在身边,还有我们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照顾你。”

为了让产妇安心隔离,隔离点开启了各种绿色通道,红糖奶粉找店买、月子餐食单人配、核酸检测入户采、CT复查单独送等等,都是他俩一手包办。后来,隔离点还收治了孕妇、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等特殊人群,马乐和阿卜杜麦麦提又多方联系,协调送餐酒店安排营养餐。

▲马乐和阿卜杜麦麦提还负责派送隔离人员的一日三餐。摄影/李树波

“近期病情好转,没有新增病人,我们压力有所缓解,晚上12点之前能下班。”问他们为何能坚持时,马乐初心不改,说着和当年防汛时一样的话:“大学生涯在武汉,毕业工作在武汉,在武汉我们接受高等教育,帮助我们成长,武汉是我们的第二家乡,疫情之下,我们一定要保卫自己的家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