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西镇位于宁国市中西部,处于宁国地理版图中心,距城区18公里。中津河、皖赣铁路、扬绩高速纵贯全境。物华天宝,山灵水秀,造就了霞西多姿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观。

霞西资源丰富,毛竹蓄积量位居全市第一,茶叶、山核桃、元竹产量全市前列;矿产资源石棉、砩石丰富质优。境内溪流纵横,峰峦叠嶂,山川秀美,景色如画。

霞西历史文化深厚,有古怀安县遗址;有唐宋时期的崇福寺、龙福寺遗址;有3A级石柱山风景区、“宁国古八景”之一的石柱观音;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白茂自然村、清代的汤氏祠堂;有阳壕山革命根据地遗址等等。

深山矗立几径秋,

谁具衣冠拜石头。

不是擎天堪赖此,

峥嵘定可砥中流。

石柱山为民国时期宁国八景之一,县志载,“石柱山,在治西七十里,有石高立,壁峻如石柱,高二十丈,故名焉。”

石柱山,山石清奇,溪水清澈。春夏季节,青旅飞翼;秋冬时光,绿黄相映。

白茂古村落

从霞西杨门口向西行进,道路蜿蜒曲折,处处青山绿水,约走八里路程,到达白茂村。此地四周群山怀抱,北有海拔438米高的银山尖,东有御屏山,西有白埌坪山、西山,南有青山。一条龙溪从银山尖山脚由北向南流经村庄,另一条凤溪从白埌坪山脚由西向东流经村庄,汇合于村东南。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四水归堂,粉墙黛瓦,一幢幢古民居层楼叠院,鳞次栉比。

家家青石门坊,飞檐翘角,气势轩昂;高墙深巷,曲径通幽,古朴典雅。

现代的阳光还没有照耀在它青灰的屋瓦上,在都市的喧哗之外,它抱残守缺,在皖南的清澈中向我们呈现了一种朴素的民间生活。

美丽虹龙甸

虹龙甸,古为唐代怀安县府所在地,今位于宁国市霞西镇虹龙村。唐武德三年(620),唐高祖李渊分宣城县,复置怀安、宁国2个县。置宣州总管府。怀安县治吴岭镇,又名虹龙甸,即宁国市霞西镇虹龙村奥川。

浴丹霞而缉熙,雕檐列彩;接瑞露之沾洽,伟柱当风。行曲径而飘袂,览英华于芳丛。生紫荆之浓丽,赏画眉之清声。闲观日月晦明,乃中津源头之妙境也。

“甸”字沉沉悲喜泪,千年兴败谁曾记?万仞羊嚎知况味。怀安邸,铁鞋踏破无踪迹。 物宝天华仙境地,中津舞带着银坠,石柱耸天风景旖。欢语脆,虹龙赐富穷根避。

九十九道湾

九十九道湾,位于皖南山区宁国市霞西镇上门村境内的阳壕山。传说此山原在陕西秦岭,秦始皇为开疆拓土,持西王母所赐神鞭赶山填海,便将此山赶到此地。登顶此山的“之”字形山路有九十九道弯,传说即为秦始皇九十九鞭所赐的鞭痕。

阳壕山九九湾,

潺潺溪水流不完。

风调雨顺青山在,

多亏观音来下凡。

从山顶一深潭中涌出的泉水,飞泻而下,形成无数条银色的“飞练”,高高地挂在碧绿的山川上,“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青龙山

青龙山位于霞西镇石河村,风景秀丽,峥嵘俊秀。苍青色的起伏群山,一座叠着一座,像大海的波涛,无穷无尽地延伸到遥远的天尽头,消失在那云雾迷漫的深处。

巍巍青龙山,是一块未经开发的处女地,吸引着许许多多慕名而来的背包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青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已在筹备,不久便可建成。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芳茂农庄

芳茂农庄位于霞西镇芳茂自然村,由石柱村本地能人陈静创办于2014年12月31日。整个农庄占地500余亩,以林间休闲、水果采摘、渔业休闲垂钓、农家乐于一体的休闲山庄。

农庄现有竹林500亩。翠是这里的本色:山翠、竹翠、树翠。秀是这里的美丽:秀丽的风景、秀美的水、秀逸的竹枝、秀媚的鲜花。幽是这里的妙趣:幽雅的环境、幽篁的竹林、幽静的山道、幽深的山谷。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闲暇时候沏杯茶,清香四溢,沁人心脾,停杯四顾,悠悠然恍见南山。

汤氏宗祠

汤氏宗祠位于霞西镇白茂村,建于清嘉庆甲子年(1804年)。占地约588平方米,坐落在村子的东南角,主朝向坐北朝南,前有流水,后有靠山,与周围优美的自然风景相得益彰。

汤氏宗祠前有门厅广场,门厅两侧有庑廊,庑廊后有享堂,享堂之后接有两厢廊,厢廊后为两层结构的寝堂,另外前置有前天井,后置有后天井。

祠堂有木柱36根,木雕姿态各异,室内门窗木雕花样繁多、技法多变,题材有“花草”、“祥云”、“人物”、“动物”等,内容丰富,寓意深刻。

大门两旁立有一对石鼓,门额上悬挂“汤氏宗祠”四个大字。中间单檐横跨,两边马头墙高耸,门厅四柱三间,四根木柱上面装饰优美的木雕图案和斗拱、地下由青石板拼接。

汤氏家族,居于此已有千年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家族文化,如《银峰汤氏宗谱》、《族规》、《族谕》以及文章、诗歌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