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说谢谢的人》:王老板,要按你所想去生活,不要活着只能想

光看作者名字就毫不犹豫买的书不多,这本算一个。看着王老板三个字真比给我发钱还激动。最早是看他在网上的发的书评,看他的文字,如跟高手过招。明知不敌,但输得酣畅淋漓,大声叫爽。《不朽的福尔摩斯》像随手拉了一遍侦探小说史;《一个民族主义者的呓语》是一口老道的浓痰,吐醒痴梦者的脸上;还有《你根本不需要知道什么是民主》,《老愤青冯内古特》《记录者的尴尬》。王老板总是以一个老板的眼光观察全局,整个世界及历史只是他开的餐馆而已。每天听着客来客往的故事,跟阿庆嫂是一样的业务能力。

在一个向GDP投降的转型国家,阶级的阵痛被层层消解,最终抵达无产青年内心的时候,也许只剩下若隐若现的焦灼。无数像我这样从三线城市出来的青年,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自我迈向他人,面对物质的压力无所适从,面对理想的远去茫然若失。尽管愤世嫉俗,但也渴望被认同和被尊重,哪怕是在这样一个狼奔豕突的时代。

看了王老板的《不愿说谢谢的人》之后,我更加坚信这样一句话“你要按你所想的去生活,否则,你迟早会按你生活的去想”。我们或多或少都认识一些最终被枯萎风干的中年朋友,在他们思维无拘无束、可以按自己所想去生活的青年时代,被王朔笔下的赵尧舜训斥和嘲弄。尽管不缺思索的勇气,但在知识深度上却步步退缩,再也不去考虑什么社会问题,或许我们本身就是其中一员。

而王老板所提到的社会问题、他的看法和犀利的语言,压根就没想着跟其他人尿到一壶里去,这种态度会让一些人接受不了,但他向我们清楚地展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个体而言,重要的不是他的思想高度或者他的知识积累,而是他是否还在用充沛的内心在独立寻求答案。

在我们如今这个时代,充斥着各种理论、理念和说法,这其中自然包含了畸形的扭曲的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被隐藏在那一个个鲜明的富有感染力的人物形象身后,那一坨坨打包兜售的所谓坚持理想执著和信念的背后,在这样的酱缸里泡的久了,我们难免会习惯性的不思考,也许是不敢,也许是不愿。

但问题是,语言戏法和诡辩神功不管多么高明巧妙,一旦遇到独立的、理性的、分析批判的思维方法时,往往会被识破、被拆穿,散落出一地鸡毛。比如王老板对《士兵突击》热的冷思考、对老百姓热衷的“侠客”的暴力分析、对大家挤破脑袋要钻进的圈子本质的揭露。

所有这些让我想起哲学家罗素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只火鸡,从小被人喂养。每次得到食物都使它相信生命的一般法则就是得到友善人类的喂食。感恩节前的星期三下午,当它来到喂食的人身边时,那只每天喂食的手拧断了它的脖子。这只火鸡在临死前的一瞬间,信念发生了根本转变”。这也可以理解成不独立思考或惯性思考的危险,幸好还有王老板,在“感恩节前的星期三下午”之前给我们提了个醒。

王老板对批判思维运用的熟练、犀利语言把握之精准,由于他多年的论坛论战经验自不必说,让人吃惊的是,以他的年纪,居然深谙社会问题的精髓、人性的险恶,其批判与分析的条理清晰、鞭辟入里,有些东西读着读着不禁让人冷汗直流,也为他捏了一把汗。在同类随笔中,王老板够劲道。

毫无疑问,独立思考的精神从未沉溺于现状而自我放弃,它锋利的刀刃在鲁迅之后依然不断指向社会问题,与社会种种价值观念对抗、思辨,这也是独立思考的真正具革命意义之处。它一直有意地致力于揭示社会问题的真相所在,让人们意识到个人的挫折感和无能为力感的真正来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