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大于努力但不否定努力

编辑/asan

40年前,改革开放一词以极强的颠覆性,或轰轰烈烈或鸦雀无声地进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最直接、最显著的呈现,是社会由单一走向多元。

多元意味着选择,选择则像一张试纸,敏锐地考验着社会,也裹挟着其中的每一个人。在宏大叙事之下,在摸着石头过河之中,在创业的沉浮里,在与钱有关的悲喜中,选择的底色就是生活的底色。只是出于不同目的、出现在不同时间的路口,那些人和那些事,分岔出不同的走向和结果。

但,40年前的这场颠覆,始终都是起点。正好给我们提供一个回顾改革开放40年,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切口。那些支撑选择的关键逻辑和浴火淬炼的经验,也正好可以启迪当下,昭示明天。

选择

大于努力

俗语“男怕入错行”,其实男女都一样;很多影视作品告诉女孩,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看有人“站着把钱挣了”,我们还得为斗米折腰……这些现象都指向一个命题,选择正确可以事半功倍——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选择大于努力的成立,有三个前提。一是社会的多元。多元意味着差异性,多元才有选择空间,多元化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改革开放40年,眼花缭乱的快速变迁,多少人因为瞄准或撞运大势而轻松成为赢家,又有多少人因为搭错车而抑郁不得志。二是选择的能力。选择时刻发生,在决定命运的抉择面前,你有多少把握,要看你的选择能力。抉择是对智商、情商的双重考验,是经验、学识的综合比拼,是信息、素养的全面考量。三是必要的积累。没有人能随意选择,选择总要在一定平台和基础上发生。厚积才能薄发,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选择绝不是对过往努力的嘲讽,恰恰是肯定。

选择与努力,类似前进的方向与速度。选择是方向,方向对头,速度快些可以早达终点与目标;方向不对,很容易欲速不达,极端错误就是南辕北辙。道理简单,现实中有些选择真心好难。立于岔路之前,我们对当下模棱两可,对未来雾里看花,选择成了随心情或拼手气;若是选择有风险,那风险定与我们相伴。

努力

验证选择

如果认可选择大于努力,如要规避选择风险,我们要拜三个“老师”。

一要拜时代为“师”。时代即趋势,时代有大趋势,时代中的人事物,有时代背景下的自身趋势。曾几何时,网络媒体的崛起,导致平面媒体的衰落;今时今日,互联网金融的大潮,倒逼传统金融的转型;展望未来,各领域都将发起科技与质量革命,封闭僵化、墨守成规没有出路……我们已经走进新时代,我们的选择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以新视野、新思维、新境界迎接新挑战。

二要拜他人为“师”。三人行必有我师,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圣贤古语于当今、于选择依旧富有价值。我们须臾不能脱离他人,随处要依赖他人,呱呱坠地后的一切社会化由不同角色的人帮助完成,人生道路上的一切成就总要与他人分工协作才能实现。要提高选择成功率,就要开放自我,用好他人“外脑”宝库。从他人那里汲取生活营养,这也是一批社交媒体及其朋友圈风靡于时代的基础。

三要拜信息为“师”。没人能否认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信息常被这个时代看作最重要的资源。数学家说“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经济管理学家说“信息是提供决策的有效数据”,足证信息对选择的重要性。在具备信息意识、掌握信息技术、拓展信息资源、识别信息真伪之后,一些原本有风险的“黑箱”选择会变成透明的攫取。

想“搞定”三个“老师”谈何容易,至此当知选择与努力实为“孪生兄弟”。若是探寻本质,选择是正确的努力,努力是坚定的选择;努力与选择你中有我,有相当交集。所谓选择大于努力,乃是强调努力要注意方向性、合理性、科学性,莫做无用功,少走冤枉路。

由理性来到现实:总有一些时候,人们清楚所做选择的得失与后果,而且明白即便拼尽全力,也难以改变结果。但是,受自身价值观支配,仍会明知不可而为之,历史上的悲情英雄大抵如此,现实中的无可奈何也由此而来。当然,这也反证了选择大于努力。任何时候,我们都会被高尚的选择折服,为无畏的努力喝彩。既然选择了远方,那就风雨兼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