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川教授是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论室主任,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书法院副院长,(教育部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副会长,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复旦大学等十所大学双聘教授。担任学术泰斗季羡林先生八年助手。

临王羲之《兰亭序》巨幅 1200x370cm.2018

王教授出版著作50余部,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二十年来提倡“文化书法”,强调“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致力于中国书法文化的世界化,奔走在世界40多个国家传播中国文化和书法艺术。从八十年代以来多次获全国书法大奖,并带团到世界各地举办书法展近百场。

《四书》之孟子《孟子》句800x370cm .2015

王岳川:我看书法

作者:王岳川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回首生命历程,学国学和书法已半个多世纪了,不由感慨系之。

运笔磨墨,尽管没有达到退笔成塚、池水尽墨的程度,但是也颇让我“为伊消得人憔悴”。细想起来,书法大致有三个境界,与禅宗的“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具有内在一致性。

《五经》之《尚书 大禹谟》句370x150cm.2015

初境,写字是技术。如果技术没达到,就是一个拙劣的书法爱好者。这一层面要求,书法五体皆通,字要精到,结构要精准,章法要合法则,墨法要通透,淡、浓、枯、润等与作品浑然一体达到很高的水准。其中很多是可以分解的技术,也是张芝、王羲之“池水尽墨”专精要求。但是仅仅达到这一步,只是达到了能品。

《五经》之《诗经·周颂·敬之》370x130cm.2015

中境,写书法是写人格情感。所谓艺术就是抒发喜怒哀乐的人性深层情感,故而有愤怒的书法、喜气的书法、散淡的书法。书法精品往往能传达人的情感、胸襟、眼光、人格。努力超越技术层面,达到与人格胸襟统一境界是书法超越的关键所在。

《五经》之《易经·系辞上·第五章》370x150cm.2015

高境,创作书法是书写大文化精神。书法作品能传达时代精神气质,成为时代的审美风尚。如王羲之之所以成为时代的高峰,在于魏晋时期是人的觉醒时代,个性与精神重于一切,只有我心导我手,我手写我字,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特境界。王羲之处在大变动大自由的时代中,他由外向内、由动向静、由粗犷到精细,以其神骏的书法改变了汉代以来的时代审美风格。他将整个生命和精神完全投注在书法上,从而臻达其书法的时代高峰。由此可以说,超越时代的书家尽管很痛苦,但脱离时代的书法家必然被历史遗忘!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赞》370x150cm.2015

在经年累月埋头苦读中外经典中,我想出经入史,洞悉子集,会同中西,守正创新。不管文化外交和写作讲演多么忙,每天总要临池,直到汗流浃背、心手双畅方罢。如今,书法已经成为自我生命的一部分,确乎“不可须臾离也”。有感于国内“反文化”的书法颇有市场,我提出了“文化书法”理念,并坚持将十六字教学纲领注入北大书法所教学实践中:

李白《将进酒》句,135x69cm.2019

一是“回归经典”。所有大师都是从经典中出来的。傅抱石,日临古画,终成大家;王铎,一日临帖,一日创作。没有人生下来就是为创新而进行,而是在传承中感悟求新。甚至可以说,传承经典的深度决定了书法创新的高度。

《五经》之《尚书·大禹谟》句136x35cm.2019

二是“走进魏晋”。中国书法的自觉时代始于魏晋。魏晋人书法天真浪漫,童心可嘉。而今一些人酒心、肉心、是非心、功利心占了上风,一下笔就想能不能获奖、能不能赚钱。王羲之、王献之、王珣、陶渊明都视金钱如粪土,真正达到了人格的超迈。魏晋人的平均寿命很短,朝不虑夕,常感人世苍茫,人生苦短,譬如朝露。魏晋人对生死体会很深,当代人对日常生活的感觉很好,没有生命危机意识,没有体会到生命的虚幻。古人要获得法帖名典难比登天,今日书家看历代书法真迹不是难事,但是不少人的《中国书法全集》基本上是摆设,很少有人像古人那样如饥似渴地从中吸取精神养料,令人感到可悲。

《四书》之曾参《大学》句,136x36cm.2019

三是“守正创新”。“正”是传统的“正”、经典的“正”。一些书法家热衷于守“西”创新,西方有什么,中国就来什么;西方有行为艺术装置艺术,中国就来行为书法装置书法。艺术当然可以试验,拿过来没有关系,但是中西艺术史上,真正走通的路只有一条——正路!守正创新意在全面抵制那些守“歪”创新,守“怪”创新,守“西”创新,守“商”创新。

班固《汉书》句.136x36cm.2019

四是“正大气象”。今天拍卖市场,明清的作品通过反复炒作卖得很好。实际上,明末是衰败之相,清末被坚船利炮打得很惨,是败国之相。为什么拍卖行拍得那么高,是因为唐宋的作品大多为国家重点文物,收藏不了,只有买明清的。但是这种个人的收藏爱好,不能影响新世纪大国书法美学的气象。新世纪乃中国崛起的新时代,需要正大气象的审美风貌的“大书法”,而不是衰败之相的丑怪书法。书法大国形象的崛起同样需要书界同仁精诚合作。

管仲《管子》句,136x36cm.2019

斗转星移,已临深秋。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叹人生苦短,歧路太多;书艺难精,虔敬难再。三省吾身,宜自珍之。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扬雄《法言》句136x35cm

陈抟《心相篇》句136x36cm.2019

苏轼 《琴师》136x35cm.2019

吴承恩《西游记》句136x35cm

金缨《格言联璧》句136x35cm.2019

王岳川语136x35cm.2019

王岳川自作篆书对联65cm×380cm.2010

谢谢欣赏!

相关文章